一年前,谷歌大中華區前總裁李開復創辦了自己的“微型硅谷”——創新工場。這個秘密工場至今不動聲色,李開復帶著一幫年輕人究竟在研制什么“武器”?這個獨特的孵化器是如何集聚人才和激發創意的?它能否孵化出具有創新精神的產品和項目,決定著這個工場是否真正有價值。 最多的時候,創新工場一個常規容量不超過3人的工作格子里,坐了12個人。 (王俊煜/圖 “在我一生中,這是我時間最短缺的時候” 一年前,李開復辭去谷歌大中華區總裁,辦起了創新工場這個新玩意。時至今日,這家創新工場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個宣稱“幫助中國青年創業”的孵化器究竟能否成功,無論是業界還是媒體,都在猜測。 8月17日下午,南方周末記者來到中關村東路1號院,看見創新工場門口貼著一副紅底黑字的對聯:“兵戈鐵馬日夜兼程創新思,曲水流觴榮光綻放夢工廠”。如果你看到門里面那些滿嘴蹦著英文單詞的年輕人,一定會覺得這副對聯有點古怪。 這里每天都有很多來訪者登門,門里面的人見慣不怪,各忙各事,頭都不抬。 李開復就坐在進門右手邊第一間辦公室里。這里是創新工場唯一一間獨立辦公室,也是他的會客室。室內只有一張辦公桌、一個小玻璃圓桌和幾把椅子。 屋里唯一的裝飾就是墻上貼的手寫體英文:Innovation Works,Rock on!(創新工場,加油!)據說出自他小女兒之手。 自從告別谷歌之后,他已經不是那個在大學校園里激情洋溢地發表演講的李開復了。他每天八點左右到辦公室,通常是最早到的一個,被大家調侃為“老 年人起床比較早”。李開復生于1961年,在平均年齡27歲左右的團隊中,的確是最老的一個。有人開玩笑說,李開復一個人就把創新工場的平均年齡拉大了很 多。 他用紅筆在白板上畫出一條時間軸,對南方周末記者比劃著創新工場的孵化工作——助跑計劃,給那些未創過業的人三個月時間證明自己;加速計劃,對 有過創業經驗的人,投錢加速他們創業,六個月時間;基金計劃,對于做得最好的項目,創新工場基金投給他,這一階段是九個月時間。 他說,創新工場的戰略方向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目前已經投了12個項目,分別處在不同階段。“在我一生中,這是我時間最短缺的時 候。”李開復平時在辦公室,除了接待一輪輪的訪客,也會每周拿出一小時,在辦公室接待工場任何一員。他同時擔當項目的軍師、教練,親自體驗團隊的產品,并 寫很長的郵件提出自己對產品存在問題的意見,雖然它們并不一定會被采納。 李開復的微博一直在更新,主要是關于創新工場的人和事。8月中旬,有媒體報道質疑創新工場是一個空殼。李開復迅速在微博上回應說:“我們基金足 夠用五年(是美國類似孵化器的10倍),我們的團隊已經把場地擠爆即將搬家,我們的項目有超過10個,每周有頂尖VC來想和我們跟投。” 他最近一次在媒體露面,是他7月初參加浙商大會,在會上表達了歡迎浙商加盟的意思。這被人解讀為創新工場缺錢、想圈錢。李開復還沒開口,創新工場的新聞發言人王肇輝就解釋,工場不缺錢,那次活動是一個老朋友邀請,不好拒絕。 李開復每天的工作日程很滿。有次他無意中透過玻璃門看到一個熟悉的投資人的身影,低頭看了看日程安排,并沒有這位朋友的名字,他趕緊出來招呼,“我們今天有約嗎?”結果對方告訴他,“沒有。我是來見你們一個項目負責人的。”然后轉身走進了隔壁會議室。 這個小插曲給他帶來的欣喜大過尷尬——已經有人來看創新工場孵化的項目了。 “這里都是冒險家” 進門右手邊的一大片,直到一面掛著50張左右照片的墻壁,都是創新工場大平臺的服務部門,包括行政、人力資源、孵化、商業、法務、財務,還有用戶體驗,大約40人。他們屬于創新工場的Matrix(母體),服務于創新工場下面的每一個項目。 他們來到這里,各有各的故事。 有個高鼻子的英國人坐在其中比較打眼,他叫易可睿(Chris Evdmon),主要負責孵化,他的漢語表達已經相當清晰流暢。走到他跟前,王肇輝總愛硬著脖子模仿他說漢語,他則笑著聽。 易可睿曾作為天使投資人在新加坡和北京投過9個項目,還是一只私募基金的合伙人,甚至自己還寫有一個孵化機構的計劃書。去年9月,他希望加入創新工場,就給李開復寫了一封郵件,并附上計劃書。5分鐘后,他就收到了回信。見過幾次后,他成為這里的第11號員工。 律師裘伯純在一百多號員工中是罕見的著正裝的人。他是第10號員工,海歸,曾在路偉國際律師事務所就職。去年11月,在和李開復面談后的第二 天,他就收到了創新工場的工作邀請函。他問對方:細節在哪兒?對方回答說,在合同里。又問:合同在哪兒?對方答:那要律師寫。再問:律師在哪兒?回答:律 師就是你。“所以,我自己寫了自己的合同。”他說。 支付寶前架構師、臺灣人蔡學鏞也在其中。他看起來像個剛畢業的大學生,黑黑瘦瘦,聲音柔和。但其實他已是IT界的老前輩,從小學起(1983 年)就開始寫代碼。在創新工場一名工友的郵件邀請下,他到創新工場看了看,然后成為這里的架構師兼首席布道師(向外傳播公司的產品和技術)——這個職位讓 他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很困難,別人通常會問,你是什么宗教的? 到今天,以裘伯純為自己擬定的合同為范本,一共有170人與創新工場簽約。他們多數是工程師,坐在照片墻壁左邊的位置。 這些工程師很多都是創新工場的分析師張亮和黃繼新找來的。李開復希望他們倆不要來辦公室上班。 他們兩人原來都是媒體人,現在專門負責找人、找項目、服務項目。張亮說,找工程師特別難,談20人能找到1個就算不錯。一些大公司搞人才壟斷,不用面試直接給工作邀請函,把好學生全招走了。 很多人帶著項目進創新工場就是看中了他們的服務。樂啊網的李琪緣、田鴻飛,Elex項目的唐彬森都是如此,誘惑他們的就是創新工場能幫他們招 人。當然,創新工場在母體平臺上能夠提供的行政、法務、財務,以及產品規劃發展等服務,也是吸引他們的一個重要原因。這些要素,使得創新工場區別于其他 “除了錢什么都沒有”的風投。 創新工場招人并沒有太多竅門,更沒有獵頭公司幫忙,主要是靠圈內朋友介紹,一個個談,一輪輪面試。 創新工場能招到這么多工程師,不得不感謝李開復在校園中的影響力。創新工場的工程師,絕大部分是畢業一兩年或者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有不少是實習 生。但也有很多成熟的工程師不愿意來。一名工程師本來已經答應了來創新工場,但是父母每天給他電話,讓他千萬不要離開大公司去小公司,最后真沒來成。 “很多人不愿意放棄優渥生活。中國不是有冒險精神的地方。”張亮回頭看了看格子里的工友說,“這里都是冒險家,起碼愿意做事情。” “沒準我們第一個上市的是裝修公司” 創新工場的小格子間已經人滿為患。最多的時候,一個常規容量不超過3人的工作格子里,坐了12個人。“我們又喪心病狂地在格子中間加了小桌。”有工友在微博上自我調侃。基本上,每一個工作格子里就是一個團隊,也是一個孵化項目。 8月初,創新工場租了2樓的一個會議室,分流了兩個團隊約50人下去。16樓的辦公室,終于寬松了一些,2樓會議室變成了“網吧”,四長溜會議桌上挨個擺著臺式電腦,門口還有一橫排。 “我們坐的是前臺加網管加保安加小賣部的位置。”25歲的王俊煜說。 這個穿著綠色長頸鹿圖案T恤的年輕人,曾經是谷歌用戶體驗團隊的一員,現在是創新工場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一款智能手機管理軟件“豌豆莢”的負責人。 豌豆莢正在走公司注冊的流程,王俊煜前不久被團隊另一位成員告知,自己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豌豆莢是創新工場內部孵化的項目,創始人模糊,王俊煜 只是后來才以產品經理身份加入團隊,從來沒有人跟他討論過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怎么就變成了leader(領導者)。我剛來的時候,覺得是一個嘗試,現在 是一件非常認真的事情。”他說。 9月8日,創新工場將搬到海淀橋附近的第三極大廈,面積將是現在辦公室的三倍,北京市和海淀區政府還將免他們三年的房租。“沒準我們第一個上市 的是裝修公司。”創新工場用戶體驗總監吳卓浩說。他現在兼任創新工場新辦公室的裝修工程負責人。吳卓浩濃眉大眼,乍一看也像是個憨厚的大學生,但其實出道 很早,圈內頗有名氣。他在2002年讀研期間在微軟研究院兼職,畢業后進谷歌。 新辦公室裝修原本請了裝修公司,但是達不到工友們的要求,于是自己動手。每一件裝飾都是工友自己做的,拍照、畫畫、設計,還有一起玩游戲玩出來 的作品——占領地球(工友用手印印出地球的形狀,上面有大家的暢想)。他們還根據工友平均身高,把桌子提高了三公分,以減少伏案疲勞。 “創新工場不是下金蛋的雞” “我們想低調一點,但是低調不起來。”徐磊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媒體和公眾很關注創新工場,但目前所有產品還在早期,“它們千萬不要成為 Super Star(超級明星),否則我們這是在拔苗助長,會死得很快。”徐磊是創新工場戰略發展部經理,今年4月加入,也是這里為數不多有成功創業經 驗的人。“我們的產品中,沒有改變世界的,也沒有多么了不起、讓人跌破眼鏡的產品,但是也讓人蠻自豪的。因為它們多數是在短短幾個月內做出來的,超出了我 們的預期。”李開復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易觀國際董事長于揚在8月25日參觀了創新工場。他在微博上說,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創新工場定期閉關的理念,通過這種方式排除外界干擾,專注于項目的推進。 機鋒網CEO談毅對創新工場頗有微詞。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創新工場幫助別人創業很好,挖人也事小,但是他們專做一些克隆拷貝的事情,會不會 變成第二個騰訊?“創新工場不是下金蛋的雞。媒體和同行預期有點過高了。對天使投資模式不夠了解,像iPhone這樣的產品,不是天使投資做的。”徐磊認 為,革命性創新十年一遇甚至更長,所以創新工場目前著眼于把細節上的創新做得更深入,讓產品更有生命力。 國外類似的孵化器,最早要追溯到1996年成立的Idealab,但是用王冉的話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從中誕生出一家真正對產業格局有長久實質影響的公司來。” 在中國,創新更是近年各級政府的口號。創新工場成立之初,李開復去各地演講時,分別見了很多省市主要領導,他們都表示了極大興趣,盛情邀請李開復去開設分公司。當時創新工場回復說,請給我們時間,把平臺搭建成熟再考慮下一步。 杭州已經等不及了。2009年11月18日,賽博(杭州)創業工場正式揭牌,并打出了“北有李開復創新工場,南有賽博創業工場”的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