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落地即開手機來影射現代人的忙碌毫不為過。在全民移動在線的今天,手機廠商用盡全身解數誓將人們的生活塞進口袋,而我們對手機的依賴已經達到嚴重的程度。雖然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距離我們有些遙遠,但每個人的身邊都有一個隱患時刻刺激著我們脆弱的神經,這就是手機輻射。 手機輻射:看不見的“隱形殺手” 眾所周知,手機是通過發射無線電波,通過地面基站的接收中轉,從而實現語音和數據通信。這種被稱作射頻能量的電磁波在傳輸中,或多或少被人體吸收,從而對器官組織造成傷害。 盡管國際上對手機輻射峰值限制嚴格,世界兩大手機輻射標準制定者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 (ICNIRP)也對輻射標準進行了統一。手機在出廠前輻射SAR值(人體每單位公斤允許吸收的輻射量)美國為1.6瓦特/千克、歐洲2.0瓦特/千克,我國則依照歐洲標準。但長久以來,手機輻射對使用者造成的傷害不容忽視。 手機輻射“猛于虎” 雖然科技界、包括世衛組織的多家手機輻射研究跟蹤機構,尚無法量化輻射究竟給人體健康帶來多大損害,但下面的許多案例和數據證明,電波輻射遠沒有這么“親和”。 科技家已研究證明:人體持續遭受一定強度的電磁輻射會產生致熱效應,將引起皮膚發熱、身體疲倦、免疫功能下降、眼球白內障、甚至器官退化等嚴重損傷。瑞典科研機構對一萬多名使用手機的人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使用手機越頻繁的人,其身體不適的感覺越明顯。 “安全通話” 勢在必行 因為輻射電波導致的負面影響而摒棄手機不用?在這個高度依賴溝通的時代,歷史的車輪勢難倒退。研究人員發現,手機在使用中,如用戶身體(一般為頭部)與手機距離為零,其輻射量可達到100%,倘若與其距離40公分,其輻射量便會衰減99%僅為1%,從而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堅持使用有線耳機接聽電話,與手機發射源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讓手機(尤其是天線部分)靠近大腦,電磁輻射這個隱形殺手也就無可奈何了。 但普通耳機因纏繞打結而不便被人使用,藍牙耳機因為需頻繁充電、容易丟失也讓用戶卻步。既要通話方便還要通話安全,無論用戶還是手機廠商都在期待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北京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