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傳統的計算機系統上常采用串口(如RS232)和并口連接外圍設備,但串口和并口都存在著通信速度 慢,接口獨占不利于擴展等無法克服的缺點,而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即USB)因具有傳輸 速度快、支持熱插拔、擴展方便、抗干擾強、成本低、數據傳輸質量高、節省系統資源等優點而得到了廣 泛的應用,當前它已成為計算機最常用的接口之一。 現在USB控制器主要有兩種:帶USB接口的單片機(MCU)和純粹的USB接口芯片。純粹的USB接口芯片僅處 理USB通信,必須有個外部微處理器來進行協議處理和數據交換。典型產品有Philips公司的PDIUSBD11(I2C 接口)、PDIUSBD12(并行接口);NS公司的USBN9603/9*(并行接口)。帶USB接口的單片機從應用上又可以 分成兩類,一類是從底層設計專用于USB控制的單片機;另一類是增加了USB接口的普通單片機,如Cypress 公司的EZ—USB(基于8051),選擇這類USB控制器的最大好處在于開發者對系統結構和指令集非常熟悉,開 發工具簡單,但價格比較高,不利于產品升級和改型。 然而,國內產品中所用到的USB 芯片都依賴進口,主要由國外的IC 設計芯片廠商如Cypress,NEC 等 一些國際著名公司提供。鑒于USB 芯片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和利潤空間,盡管國內企業或研究機構目前還只 是處于USB 芯片應用開發的技術水平,人們還是希望自主開發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SB 芯片.因此,近 年來國內也有許多單位在探索獨立設計USB 芯片。 本論文針對USB1.1 協議規范,本著自主開發USB 控制芯片,把MCU 和USB 設備控制器用軟核的形式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微控制器我們是用14 位指令字長度,且是單字節指令和單周期指令,其核心指令只有 39 條,容易掌握和設計,而且完全滿足總體設計的要求。 2 MCU&USB 設備控制器工作原理及總體設計 整個設計的總體結構如圖1 所示,差分信號線D+和D-連接主機,接收時主機發送的串行數據通過收 發器和USB 設備控制器解碼和校驗等處理后存儲到相應的RAM 中;發送時由仲裁模塊控制從RAM 或 ROM 中提取相應數據經過USB 設備控制器組合和收發器串行發送給主機。MCU 主要協助USB 控制器完 成設備和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 2.1 MCU 的設計 MCU主要完成各種中斷處理,而且協助控制器使主機檢測和識別設備;設備剛插上PC時,MCU通過讀取 ROM中的指令來初始化專用功能寄存器,使能全局中斷GIE和USB中斷USBint,使控制器能及時響應各種USB 中斷;全局中斷允許位GIE置位時,允許所有中斷;清零時,禁止所有中斷。當一個中斷被響應時,GIE 位被清零以禁止其它中斷,并裝載中斷服務程序,將中斷返回地址壓入堆棧。引起裝載中斷服務程序的中 斷標志位在重新允許GIE之前通過軟件清零,以避免重復響應中斷。在中斷服務程序中,通過檢測中斷標 志位可以判斷中斷源,各中斷標志位的置位不受GIE的影響;在設備與主機通信過程中,MCU處理setup包、 in包、out包、ack、nak、stall包等的中斷處理,我們規定了USB中斷、定時器中斷、外部中斷、GPIO中斷 的中斷入口地址分別為04H、08H、0CH、10H;MCU同時還對各功能寄存器進行相應的操作,比如寫端點0的 輸入輸出包允許的最大值,數據的觸發位DSQ(即Data Toggle機制)等。 2.2 arbRAM、arbROM(仲裁模塊)的設計 在設計中含有兩種存儲器:程序存儲器(ROM)和數據存儲器(SRAM),這兩種存儲器都有自己的總線, 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可以同時對兩種存儲器進行訪問。USB 和MCU 都可以訪問SRAM 和ROM,仲裁模塊就是 為兩者同時訪問時不起沖突而設置的;USB 訪問ROM 的地址空間100h-fffh(我們把設備的描述符存放在這 里),且USB 訪問僅取14 位寬的低8 位數據。當USB 與MCU 同時訪問ROM 時,MCU 優先。USB 與MCU 共享通 用寄存器(SRAM),當USB 的請求訪問存儲器信號到來時, USB 訪問存儲器的地址信號的高三位不等于零 時屬于USB 訪問程序存儲器的地址空間。當USB 與MCU 同時訪問通用寄存器(SRAM)時,MCU 具有優先權。 2.3 USB 設備控制器的設計 USB 設備控制器是設計的重點部分,是本論文介紹的重點,總體的模塊劃分如圖2 所示; 2.3.1 收發器的設計 USB 收發器作為USB 接口的模擬前端主要把主機發送過來的模擬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VP、VM 傳到數字鎖相環或把協議引擎發送過來的VP0、VM0 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并完成串并和并串的轉換; 收發器的模型如圖3所示,Dplus為正相USB差分數據線,Dminu為負相USB差分數據線,兩者都是雙向的。 OEn為USB發送使能,為低時作為發送功能,單相輸出口被置為高阻,為高時作為接收功能,單相輸入口被 置為高阻。 2.3.2 Dpll(數字鎖相環)模塊 數字鎖相環實現時鐘恢復、分頻及同步時鐘;該模塊用外部的6M時鐘CLK進行分頻,產生1.5M的USB系 統時鐘,以及把收發器產生的差分信號和并行信號進行鎖相,避免產生亞穩態。 2.3.3 SIE(串行接口引擎)模塊 SIE是USB控制器的主要模塊;實現協議層的功能、信息包的解析和組合、同步信號識別、位填充和位 剝離、NRZI(非歸零反轉)的編碼和解碼、同步字段和包結束碼的檢測和生成、CRC5、CRC16校驗等功能;圖 4是設備接收主機發送數據時的狀態機。 從圖4可以看出設備在沒有數據傳輸時處于空閑態,低速設備空閑時D+、D-處于J態,當有K態到來時 進入狀態轉換;以KJKJKK為同步位,同步字段里的最后的2位是同步字段結束的記號,并且標志了包標識 符(PID,Packet Identifier)的開始。然后根據不同的PID分別進入地址態或數據態, 緊跟在地址態后面的 是端點態,因為地址和端點分別是有7位和4位構成共11位,所以只要5位CRC校驗就可以了,CRC校驗完后就要結束此次的包傳輸,USB協議中以2個SE0態和一個J態來表示包的結束。在數據態判斷是否為SE0態, SE0態表示8個字節的數據都發送完畢,因為非SE0態即J、K態都表示工作態,所以在數據態中如果總線上 沒有SE0到來就一直接收數據。 2.3.4 ENDPCTL(端點控制)模塊 設計中用到兩個端點,端點0和端點1。端點0是半雙工傳輸,主要是在設備的枚舉過程中用于控制傳輸, 端點1是在枚舉完成后的中斷傳輸中用設備和主機之間的數據傳輸。由于中斷傳輸主要是通過端點1輸入, 但也有少許輸出(如鍵盤的LED燈輸出),我們為了節省資源,所以由端點0完成少許的輸出。 2.3.5 BUFCTL(緩沖器控制)模塊 緩沖器控制模塊是USB和SRAM及ROM的連接橋梁,在主機要求輸入數據的IN token狀態時,控制器 從SRAM或ROM中取出數據送給主機或主機輸出數據的OUT token狀態時,控制器把接收到的數據存放在 SRAM中,它主要根據串行接口引擎SIE的接收或發送準備信號來控制讀寫信號,保證數據能正確傳輸。 USB與MCU共享通用寄存器區,usbREQUST為來自USB的請求訪問存儲器信號,usbADDR為USB訪問存 儲器的地址信號,usbADDR[11:8]不等于零時屬于USB訪問程序存儲器的地址空間。當USB與MCU同時訪 問數據存儲器(SRAM)時,MCU具有優先權。 3 系統驗證環境 在完成了Verilog 代碼設計后,我們進行了仿真、綜合驗證,前仿用Modelsim、綜合用Synplify Pro、 綜合后仿真用Cadence 中的NC_Verilog,主要由于NC_Verilog 在后仿中的速度要優于Modelsim,提高了效 率;圖5 是用NC_Verilog 仿真設備的枚舉過程; 任何USB 的數據傳輸都是建立在成功通過枚舉的基礎上的,只有正確完成了枚舉,USB 主機和設備之 間的通信才正在建立起來。所以枚舉是USB 通信的最關鍵的一步。在驗證過程中模擬了PC 主機向設備發送 各種命令來完成枚舉。在圖5 中pid[3:0]中D、3、9、2、1、B 分別表示Setup、DATA0、IN、Ack、Out、 DATA1。當設備插上PC 時主機會持續的SE0 來復位設備,這時設備的地址默認為00,然后主機第一次發送 Setup 包來獲取設備的前8 個設備描述符,當設備成功返回數據后,主機第二次發送Setup 包來給設備配 置地址,從圖中faddr[7:0]可以看出我們給設備配置的地址為02,在這以后主機都是通過這個地址向設備 獲取全部的18 個設備描述符和全部的配置描述符集,在取完這些描述符后主機對設備進行配置,主機就識 別出設備了。 4 結論 本文描述了自主研發的MCU+USB設備控制器的設計思路。用Verilog語言對其進行了RTL級描述。用 Modelsim進行前仿驗證,并在Cadence公司的NC_Verilog上通過了綜合后仿驗證。為了進一步驗證設計的正 確性,本項目選擇了XILINX公司的Virtex xc2s2006pq208芯片及XC18V02的存儲器,并把上述IP核綜合到此 FPGA上加以驗證。綜合結果表明,協議層模塊占用了1672個Slice(71%),652個Slice Registers(13%),2870個4 input LUTs(61%),51個bonded IOBs(36%)。使用上華工藝,該芯片已經流片返回了,并通過demo 板連接到PC上,PC可以檢測出為人體輸入學設備,說明該芯片完全符合制定的設計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