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標準CJJ 89-2012中關于路燈電纜和接頭的要求 -----凌強 標準CJJ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程》 2012年11月01日正式實施,由住建部發布。詳細規定了道路照明工程的施工要求和驗收標準,相比之前的標準,適當地提高了城市道路照明設備安裝施工質量標準,增加了箱式變電站、地下式變電站、架空電纜、智能監控系統、 LED路燈、高架路及橋梁路燈的安裝要求等內容。 本文作者在電纜連接領域從事相關工作和研究超過十年。作者將結合CJJ89-2012標準和實際工作經驗,就路燈照明電纜和電纜接頭的應用,進行盡可能完整的解讀。 我們注意到,標準CJJ89-2012中,有部分黑體字標準的條文,這樣的條文是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關于電纜的有6.1.2、6.2.3、6.2.11,下面我們就先來解讀這三條強制性的條文。 一、 接頭禁止安裝部位 強制性條文:【6.1.2】電纜直埋或在保護管中不得有接頭。 這條強制性條文,對目前常見的兩種敷設方式做了硬性規定,不管是直埋還是穿管,在兩根路燈桿之間電纜不得有中間接頭,換句話說,只允許在路燈桿處,做接頭或者分支接頭。這就要求在電纜敷設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保護電纜外護套,常用的分段敷設方式就有很大的優勢。 其中6.1.3、6.1.4都對敷設時的注意事項做了要求,并對電纜預留量做了規定。6.1.3中規定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或地面摩擦拖拉,如果不分段敷設,是較難做到的。6.1.4中規定了預留量,電纜的敷設長度為電纜路徑長度的110%,如果是全部走地下,電纜不引出到燈桿內的方式,則需要做井,并在井中完成預留。6.1.4也說“當電纜在燈桿內對接時,每基燈桿兩側的電纜預留量宜各不小于2m”,這個是建議,根據采取的對接方式有關,但都是充分考慮后期檢修維護的余量。“當路燈引上線與電纜T接時,每基燈桿電纜的預留量宜不小于1.5m”這個也是建議,根據T接的方式,充分考慮后期檢修維護的余量,如果是絕緣膠帶繞包或壓接端子方式,由于這種方式的故障率較高,因而預留量宜不小于1.5m;如果采用路燈專用的防漏電 連接器,則預留量可以小于1.5m,甚至0.5m,這在有的路燈管理所已經得到了驗證。 6.1.5對電纜的型式和截面積做了要求。 6.1.6、6.1.7對直埋電纜的標志、埋深做了要求。 二、詳談電纜接頭。
L1YJD)2LL)1VPH@MC_7YIVX.png
電纜接頭要詳談,是因為接頭是最容易引發事故的點。就好比人的關節,連接是薄弱點,因而要引起重視。但在實際安裝施工過程中也是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在驗收規程6.1.8中談到“運行經驗表明,由于施工不當造成電纜芯線接觸不良容易發熱,塑料護套不清潔、密封不好,潮氣和水分容易進入造成絕緣強度降低而發生故障! 工程施工條款6.1.8中對接頭和終端頭的制作詳細進行了規定,在實際應用中,很多管養單位沒有嚴格按照標志執行。條文是這樣說的:“電纜接頭和終端頭整個制作過程應保持清潔和干燥;制作前應將線芯及絕緣表面擦拭干凈,塑料電纜宜采用自粘帶、粘膠帶、膠黏劑、收縮管等材料密封,塑料護套表面應打毛,粘接表面應用溶劑除去油污,粘接應良好!痹趯嶋H操作中,很多施工單位圖省事,隨意用絕緣膠帶纏繞包裹一下了事,這樣的后果就是接頭密封防潮性能很差,接頭經過2-3年,就會松弛老化甚至漏電,引發對燈桿放電,甚至引發觸電事故,見上圖(明顯的放電點)。 標準中這樣不厭其煩的說明,其中重點在于密封,不管用自粘帶,還是膠黏劑,必須要做好密封,防止潮氣或水分進入,導致接頭腐蝕, 電阻增大。包括塑料護套表面應打毛,也是為了增加粘接力度,提高密封性能。在做的好的單位,經過認真總結,有如下幾種方式,能夠將密封盡量做到位:
I[AX]UY_L5U9E4SYQP49FNM.png
(1)皖南有個城市,接頭安裝時,芯線按照國家標準要求,纏繞長度大于7CM,然后先用絕緣膠帶纏繞包裹,再用防水膠纏繞包裹。接頭合格時間能夠延長到5年以上,如下圖。 這樣的安裝質量,是完全站在負責任的態度上,不顧安裝難度,為了保障路燈質量和避免事故的角度出發的。 平均安裝一個接頭的時間在10分鐘左右。 (2)在江蘇地區某城市,接頭安裝時,除了用絕緣膠帶纏繞之外,外面還用收縮管進行密封,也能將接頭合格時間維持到5年左右。但在使用鋁合金電纜之后,差不多2年左右時間,接頭質量問題頻頻發生,說明防水防潮效果還是有些欠缺。
{VWC5V`OVI4EV3[25`VXL(S.png
(3)近年來,秉岳電氣開發了路燈專用的防漏電連接器,在很多地方使用之后,反響非常好。秉岳防漏電連接器從性能上,徹底解決了防水密封問題,通過水下耐壓實驗,同時也能銅、鋁電纜通用,解決了鋁合金電纜推廣使用后和既有銅線之間的過渡連接問題;秉岳防漏電連接器從使用上,安裝非常簡單,平均安裝一個接頭的時間在一分半鐘左右,大大縮減了安裝難度。 并且在維護檢修的時候,也非常的方便。
(4)也有的地方使用不斷線連接。如果是在燈桿內采用不斷線連接方式,會存在最小彎曲半徑不符合要求,標準中關于電纜工程施工規程第一條6.1.1就規定,對于塑料電纜,無鎧裝的單芯,要求是電纜直徑的20倍。在驗收規程中關于電纜線路第一條又再次強調:“6.1.1在施工時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本條的規定,以保障不損傷電纜和投運后的安全”。彎曲半徑不符合要求會有什么后果呢?很明顯的,在彎曲處,外側的絕緣被拉伸變薄,絕緣強度大大降低。并且從敷設難度來說,這樣的敷設很難保證不拖拉摩擦電纜護套。并且做接頭時,難度會很大,如圖中所示,只能簡單的包裹一層絕緣膠帶,根本沒有做密封處理,嚴重違反標準規定。 管養單位千萬不能由著施工單位圖簡單省事,而置標準于不顧,置路燈供電安全于不顧,置人們生命財產安全于不顧! (5)近些年,也有的地方采用不在燈桿內做接頭的方式,而是在燈桿下安設人工井,將接頭做在井中。首先標準6.2.17對于如何設置工作井有規定,安裝人工井在“過街管道兩端、直線段超過50米時應設工作井,燈桿處宜設置工作井”,工作井的安設費用較大,在不需要安設人工井的地方,盡量采用穿管引出的方式。通讀整篇標準,均沒有提到在人工井處安裝T型分支接頭的條文。在人工井中如果安設接頭,對于防水密封要求非常高,普通的纏繞密封方式是無法滿足要求的。 有的地方采用絕緣穿刺線夾。筆者在2007年的時候,就嘗試過在路燈電纜中安設絕緣穿刺線夾的方式,包括人工井或者采用灌膠盒保護直埋的方式,但到2009年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繼續推廣下去,原因很簡單,就是后期的維護檢修非常麻煩,成本非常高昂。 綜上所述,采取新型的路燈電纜專用防漏電連接器是非常不錯的接頭方式,在驗收規程中“6.1.9 繞接和接線端子連接往往會造成接觸不良或接觸面積減小,從而影響電纜的正常工作”,說明傳統的方式引發的問題引起了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也希望能夠有專用的連接器來解決接頭問題。 三、直埋敷設 強制性條文:【6.2.3】直埋敷設的電纜穿越鐵路、道路、道口等機動車通行的地段時應敷設在能滿足承壓強度的保護管中,應留有備用管道。 直埋敷設方式面臨很多技術問題,從標志的設置(6.1.6)和埋深(6.1.7),以及回填方法(6.2.1)都做了詳細規定,特別是“6.2.2 直埋電纜應采用鎧裝電力電纜”。同時對于“6.2.4 在含有酸、堿強腐蝕或有震動、熱影響、蟲鼠等危險性地段,應采取防護措施”,都對管養和施工提出了較高要求。 四、穿管敷設 強制性條文:【6.2.11】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入鋼管內。 對于穿管敷設的方式,標準作了詳細規定,包括保護管的直徑(6.2.6),管口和連接方式(6.2.7,6.2.8),同樣對密封作了重要描述,比如“6.2.8 ……在插接面上應涂以膠黏劑黏牢密封;采用套接時套接兩端應采取密封措施。“ 本文受限于作者自身的經驗水平,難免會有遺漏和偏頗的地方,歡迎指正,共同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