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亞大學和以色列內蓋夫本-古里安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DNA分子制造出了新型二極管。 這被認為是全球尺寸最小的二極管。研究人員表示,這將促進DNA元件的開發(fā),推動分子電子學的發(fā)展。 二極管的功能是實現(xiàn)電流的單向流動。40多年前,科學家提出,可以將二極管和其他電子元器件小型化,縮小至單個分子大小。這促成了分子電子學的誕生,而分子電子學的研究成果有望推動計算機技術突破傳統(tǒng)硅器件的限制。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DNA分子去制造二極管。基因科學的突破使精確設計DNA成為了可能,并使DNA成為了分子電子學研究中的最佳原材料。 DNA的雙螺旋結構由被稱作堿基對的分子構成。這一新型二極管的長度只有11個堿基對。通常情況下,每個DNA堿基對的長度約為0.34納米。 DNA本身并不能發(fā)揮二極管的功能。不過,當研究人員向DNA內部某個位置插入2個小的Coralyne分子,并向其施加1.1伏電壓時,可以發(fā)現(xiàn)通過該DNA二極管的電流在某一方向上要比另一方向強15倍。 科學家表示,這一DNA二極管可以進一步優(yōu)化,從而開發(fā)出可提供實際功能的分子器件。這一研究成果發(fā)表在最近的《自然化學》期刊上。 --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