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國家儀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NI)發布了《2016 NI趨勢展望》。該文檔預測了2016年將要發生的5個技術發展趨勢,其中包括工程軟件消費化。其主要觀點是:以蘋果公司為代表的廠商為消費者開發的軟件實現了良好的用戶體驗 -- 界面簡單、設計美觀、操作方便,這將成為面向工程設計人員的工程軟件的發展方向。 很長時間以來,工程設計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美好的年華去掌握一些編程工具(比如C語音和硬件描述語言)的使用技巧。但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技巧并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的目的是創造某種新的系統,去實現一些獨特的、差異化的功能。類似的情況在人類歷史上曾不斷發生,但人類總能想方設法來改進工具,更快、更直接地實現我們的目標。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武器的演化。武器是一種工具,但人類的目標是殺死敵人。人類很早就發明了弓箭,但弓箭并不很容易使用。據說想要成為軍隊中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一名男子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學習、訓練。不僅如此,你還需要天賦才能實現遠距離的精準射擊,這也是為什么李廣、薛仁貴能夠以神射手的美名流傳千古的原因。弩和火炮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它們更容易操作,所以沒人會在意究竟是誰射殺了契丹大將蕭達覽和蒙古蒙哥汗,雖然那兩次事件戲劇性地改變了戰爭態勢甚至歷史方向。后世,更易使用、效率更高的殺人工具更是層出不窮。 另一個例子是玉器的制作。中國人自古崇尚玉器。但在遠古時代,玉器加工的難度難以想象。由于工具的簡陋、不易使用,培養一名玉工需要多年的學習,而要完成一件作品可能會花費一名玉工畢生的精力。如今,數控機床使得玉器加工變得非常容易。你只要給它一個設計好的CAD文件,機床就可以迅速雕刻出你想要的玉器作品。機床的效率和易用性是龍山文化時代的先民所無法想象的。 數控機床與傳統雕刻工具之間的關系有點類似消費軟件與工程軟件之間的關系。數控機床容易使用、效率高,但精度、靈活性仍然不如人工雕刻。數控機床替代不了工藝大師,但可以取代絕大多數傳統工匠的工作。 按照NI的觀點,消費軟件與工程軟件正在走向融合:消費軟件的功能會更強大,而工程軟件的易用性會更好。那么,軟件廠商真的會這么做嗎?如果出現這種狀況,其連帶的后果有哪些呢? 軟件廠商的愿意取決于市場的需求。創客運動的興起也許會促進這一市場的形成:業余的非工程師群體需要一種易于使用同時功能強大的軟件。這種軟件不一定非要強大到可以與現有的專業工程軟件相媲美,但可以實現大多數系統的設計。實際上,NI公司的LabVIEW圖形化設計軟件就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也許NI真的會開發一款適合非專業人員使用的LabVIEW版本。 如果這個預測成為現實,那么與之伴隨的將是一系列劇烈變化。首先,不再會有像現在這么多的人去學習編程語言;只有很少的專業人士才需要掌握這種技能。(另外,我預測將來也不會有像現在這么多人去花費寶貴的青春時光學習外語 – 那只是一種工具而已,而非目標。將來的智能機器完全可以幫助不同國度的人們實現順暢的交流。)人們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用于自身的發展,去提升藝術、體育、音樂、文學等方面的素養。當然,還有科學技術,這才是本文的重點。科學技術可以不包括哪些繁瑣的編程細節,人們可以更專注于科學觀念和設計理念的進步。 當然,更友好的工程軟件會吸引更多人士來嘗試工程設計。也許我們現在稱之為“科盲”的人群有著不可思議的設計頭腦,因為他們的思想更少受到教條的束縛。總之,工程軟件的大眾化完全有可能為我們開啟一個全新、美好的明天。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