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自己研制的變頻器正在順利試機,單位突然停電,再開機,竟不運行了。檢查的結果是逆變器件損壞了。分析其原因,則和變頻器各部分的過渡過程有關。當時的逆變器件用的是大功率晶體管GTR(BJT)。雖然,現代的中小容量變頻器因為使用了IGBT,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GTR并未完全退出變頻舞臺,所以,分析其損壞過程,仍有一定價值。 變頻器里的直流電源 主電路的直流電源 1.主電路的結構 主電路的直流電源已如前述,由三相全波整流電路加濾波電容器構成。這里不再贅述。 2.突然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當突然停電時,變頻器的框圖如圖1a)所示。由于逆變橋還在工作,濾波電容器CD迅速放電,直流電壓UD迅速下降,電壓曲線如圖1b)中之曲線①所示。曲線②是曲線①的切線,τD是UD下降的時間常數。由曲線①知,電壓的下降是很快的。但因為電壓的初始值很大,下降過程的總時間并不很短。 圖1 主電路停電后的直流電源 a)停電后的主電路b)電壓的衰減曲線 驅動電路的直流電源 1.對驅動電源的要求 驅動電源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它應能使晶體管迅速進入飽和導通狀態,如圖2a)所示; 另一方面,在飽和導通的狀態下,又能使晶體管迅速截止。為此,采取了兩個措施: (1)關斷時,在基極和發射極之間加入反向電壓,使晶體管容易截止,如圖2b)所示。 (2)當晶體管飽和導通后,應適當降低驅動電壓,使晶體管退出深度飽和的狀態,如圖2c)所示。 圖2 變頻器對驅動電源的要求 a)開通時要求b)關斷時要求c)驅動電源的電壓 2.驅動電路的結構 驅動電路的結構框圖如圖3a)所示,其負載是晶體管的B-E結。根據驅動電路對電源電壓的要求,濾波電容器CB的容量不宜太大。 3.突然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一方面,由于CB的容量不大,另一方面,其輸出電流又并不小,所以,停電后,電壓UB和驅動電流IB將衰減得很快,如圖3b)中的曲線①所示。 圖3 驅動電路的電源 a)電路框圖b)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控制電路的直流電源 1.控制電路的電源結構 控制電路的主體是中央處理器(CPU),它對電壓穩定度的要求極高。在圖4a)中,W1是開關電源輸出變壓器的一次繞組,CPU的電源從二次繞組之一取出。 本來,開關電源本身就具有穩壓功能,但為了增強CPU電源的穩定度和抗干擾能力,又增加了穩壓電路,如圖4a)所示。圖中,7805是集成穩壓電路,濾波電容器C01的容量很大,以保持直流電壓更加穩定。C02和C03用于抗干擾。 圖4 控制電路的直流電源 a)電源框圖b)停電后的過渡過程 停電時逆變管損壞的原因 逆變用晶體管的額定功率 1.晶體管的功耗 眾所周知,晶體管有三個工作狀態:截止狀態、飽和導通狀態和放大狀態。今假設某晶體管的額定數據是:1200V、100A、500W。則在三個狀態之下的功耗如圖5所示。 (1)截止狀態的功耗 在截止狀態,集電極只有1mA的漏電流,電阻RC上的電壓降幾乎為0,晶體管的管壓降和電源電壓近乎相等,晶體管的功耗只有0.5W,如圖a)所示; (2)飽和狀態的功耗 在飽和導通狀態,集電極電流為100A,晶體管的管壓降為2.6V,功耗為260W,如圖b)所示; (3)放大狀態的功耗 以某放大狀態為例,集電極電流為50A,集電極電阻RC上的電壓降為248V,晶體管的管壓降為252V,功耗高達2.6kW。大大超過額定功耗。所以,開關晶體管只能用在開關狀態,絕對不允許在放大區停留。 圖5 晶體管的功耗 a)截止狀態b)飽和狀態c)放大狀態 變頻器停電時的狀態 正常情況下,應該首先使變頻器停止工作,然后切斷電源。 如果變頻器在正常運行的狀態下突然切斷電源,情況如何呢? 1.基極電流 如上述,停電后,基極驅動電路的電壓下降得很快,故基極電流也很快減小。假設,在tX時間內,基極電流從額定狀態的1.5A減小為0.375A,晶體管進入放大狀態,集電極電流減小為20A,如圖6a)所示。 2.主電路電壓 主電路電壓也下降得很快,但因為初始值很大,所以,在相同的tX時間內,雖然下降得只有額定電壓的30%,但仍有150V。 3.晶體管的功耗 集電極電流的減小,使RC上的電壓降為100V,而晶體管的管壓降減小為50V,晶體管的功耗為1000W,是額定功耗的2倍。所以,晶體管必燒無疑。 變頻器的逆變器件改用IGBT管以后,因為其控制極電流極小,驅動電路的電壓不會很快下降,上述現象基本上不再發生。 圖6 突然停電的結果 a)基極電流b)主電壓c)飽和狀態d)放大狀態 小小體會 當電源電壓突變時,分析各部分電路的暫態過程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解開各種迷團的主要途徑。 節選自《張燕賓電工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