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遙電子網】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日前在烏鎮順利落下帷幕,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互聯網大會集思廣益的同時,向世界傳遞了中國互聯網理念,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伴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萬物互聯的平臺——云,已逐漸與受眾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雖然中國的“云”進程起步較晚,但總體來看實力不可小覷,此次會上阿里云總裁胡曉明表示在云計算市場美國還領先中國相當于游泳比賽當中的半個身位,未來還有很大追趕的機會。 ![]()
胡曉明提到,現在阿里云要做的是把技術轉換成產品與服務,讓更多的企業擁有阿里巴巴的技術能力。 對于智慧城市的概念,受眾并不陌生,但是更多的是將其束之高閣,但實際上這與發展智慧城市的初衷背道而馳,胡曉明曾這樣闡釋智慧城市的概念,他認為智慧城市其實是靠數據驅動的百姓生活。早晨起來,你想打開移動APP看天氣,想看道路是不是擁堵,建議從哪條路走,背后都是由云計算在提供服務。同樣,你在回家的路上,想盡可能早的打開空調,打開電飯煲,讓熱水器熱起來,可以利用手機遠程控制。在你坐地鐵,打的路上,都可以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辦公處理,用的就是云計算的服務。我們越來越多的把這些生活、辦公、娛樂往移動互聯網上遷,讓每個人的碎片時間都能夠得到充分運用,用的就是移動互聯網加上云計算。 概括來講,智慧生活就是數據+移動互聯網。就是以移動互聯網為驅動,以大數據為素材,來精準地定義每個人的生活,精準地定義城市的管理,讓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來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提升效率。 “不論是做一個網站還是做一筆交易,還是做支付,把我們的能力復制給大家,我們把它叫賦能。同樣我們希望也把這個能力用到政府管理、企業管理”,胡曉明說。他認為社會的創新、企業的經營、政府的管理,最終一定取決于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 2016年,胡曉明表示阿里云會在大數據領域發力。他指出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各個領域會涌現出大量視頻數據、音頻數據、圖像數據、身體數據等,如何讓這些數據算得快、算得準、算得起,是檢驗云計算技術創新能力的試金石。 在國際化戰略上,目前阿里云已啟用了三個海外數據中心:美國硅谷數據中心、新加坡數據中心、香港數據中心。未來阿里云計劃在包括日本、歐洲、中東等全球各地陸續布局更多數據中心。胡曉明指出未來的云計算市場,就是中美兩國市場的競爭,是美國的西雅圖(亞馬遜AWS)和中國的杭州(阿里云)的競爭。他認為客觀上說中美兩國在云計算上有一定差距,“美國還領先我們相當于游泳比賽當中的半個身位,但是領先也不多了”,他說。他認為中國還有機會追趕上。 胡曉明指出未來的云計算市場,就是中美兩國市場的競爭,也就是美國西雅圖和中國杭州的競爭。中國的云計算公司,盡管起步慢了四年,但是在拼命追趕。中國的云計算公司以阿里云為代表的,不僅僅服務了中國企業,同時在亞洲、北美,在歐洲也服務了國外的企業。讓中國的技術也開始輸出,為全球提供服務。 起步晚并非“硬傷”,及時調整步伐是關鍵,這“半個身位”的距離并不需要很長時間,因而針對現在的云計算和處理市場,中國企業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