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發了一篇文章給我,《10年追逐技術潮流,差一點兒就兩手空空,竹籃打水,留給我的只有經驗》。 看完之后想起8月份一個同事離職,去美國讀研究生,學費生活費都是自己出的。一起合作了很多時間,既住在附近,平常就坐一個班車,上下班都會嘮叨嘮叨。感觸最深刻的就是,他問我即使你做到像美國的資深工程師E(代號,公司設計上最牛的一個)那樣牛,你在中國還能怎么樣?買得起房買得起車,能夠生活的很滋潤么?相對無言,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在美國生活安好。 前幾天一個本科的好友S突然聯系上了,S在芝加哥大學讀了兩年碩士,自費的也是費了不少錢,在美國做了一年金融衍生產品定價,干了一年就回國了,在國內找了半年工作,去了nb的公司。聊到做工程師久了自然就值錢云云。心里著實只打鼓,似乎只是聽說在國外做技術做得很厲害的,以后有機會轉到管理層,似乎聽不到在國內很厲害的技術人員做成CEO的(特別傳統的工控,汽車等行業)。 在上海每月拿到工資交掉房租,去掉吃飯,去掉必要的費用,似乎就只剩下一半都不到一點。行業不景氣,公司沒獎金沒加班費不漲工資。沉住氣,保持一顆專注的心似乎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的必要條件,告訴自己要淡定,要耐得住寂寞。對比美國歐洲的工程師,我們只有1/5甚至1/10的薪水,面對要高得多的生活成本,面對父母的期望,似乎背負了太多東西在黑夜中前行,就像在高原上爬山,不知道路通向何方,仍要鼓勵自己前面有好的風景,前面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默默無言,工程師前路在哪里? 作者:yzhu05 |
默默無言,工程師前路在哪里? |
好吧。。黯然了。 |
國情,結構. |
![]() |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工程師的前途是暗淡的,大部分的工程師只能成為炮灰,其實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這就是我們的國情,勞動力充沛,競爭激烈 |
說話的拿大錢,做事的拿小錢 |
拿錢的都不動手也不動腦 |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工程師的前途是暗淡的,大部分的工程師只能成為炮灰,其實其他行業也是一樣,這就是我們的國情,勞動力充沛,競爭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