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賽迪智庫 自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亞太區域服務以來,其產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逐步迎來黃金期,將撬動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大發展,預計包括衛星通信、導航、智能位置服務等在內的相關產業,都會迎來“井噴式”發展,推進北斗應用產業發展勢在必行。 一、北斗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北斗系統的建設確立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國際地位 衛星導航系統是國家重要信息基礎和戰略設施,關系到國防及經濟安全,目前,GPS占據了我國導航市場約95%的份額,如果出現數據流失、系統關閉或者故障等問題,對我國造成的混亂和損失不言而喻。此外,在我國周邊,印度、日本也在積極謀求建設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出于國家安全戰略考慮,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進程較快,屬“后起之秀”。 (二)北斗產業化進程將為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商機 衛星導航應用產業已成為繼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新經濟新增長點,伴隨三網融合的進一步推進,導航產業、移動通信產業、互聯網業步入了融合發展時代。中國衛星導航產業呈高速發展之勢,然而北斗產業尚未規;。據統計, 2011年我國北斗應用產業產值(主要為北斗一代終端和運營)約5億元,不足國內衛星導航產值的1%。未來,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年增長將遠遠高于50%的水平,到2020年,我國導航市場產值將遠遠超過4000億我國衛星導航產業前景廣闊。 (三)北斗導航系統相關產業發展進入關鍵期 衛星導航產業作為融合了信息業、制造業、服務業等多行業的復合型高技術產業,行業發展初期的主要動力來自軍用需求。隨著系統變成軍民兩用,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在商業市場和大眾消費領域正顯示出強勁的高速發展勢頭,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產業發展進入重大轉折階段。伴隨著全球產業的重大轉折,我國的衛星導航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進入關鍵期,能否順利推進北斗應用產業順利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北斗應用產業鏈的現狀 (一)產業鏈條初步形成,核心問題亟待解決 北斗產業鏈包括空間衛星、地面配套系統、終端設備以及運營服務。國家負責投資完成北斗導航衛星的研制發射以及地面系統的建設,形成北斗導航衛星星座的基礎設施,應用產業鏈分成基礎產品(天線、芯片、板卡等)、終端設備、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等主要環節。從產業鏈條來看,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初步具備了從芯片制造、導航地圖、終端到系統集成、運營服務的產業鏈條。但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發展還存在著北斗基帶芯片研發起步較晚、終端設備成本高昂、基于北斗的行業應用整體解決方案還不完善等核心問題。 (二)芯片環節缺乏自主核心技術,成本高昂 北斗導航芯片部分包括基帶芯片與射頻芯片兩部分組成,能否自主設計北斗專用的集成化芯片將是產業成熟化的重要標志之一。當前我國衛星導航產業鏈中最薄弱的是芯片、OEM板、模塊等硬件核心技術缺失,核心專利技術大部分掌握在瑟浮、高通等國外企業手中,短時間內超越難度較大,加之北斗芯片生產尚未規;,使其成本高昂。目前民用北斗模塊的價格普遍在幾百元,而GPS 模塊國際價格約 2-3 美元,再加上關稅等也就 40-50 元人民幣,需降到 100 元以下才能有市場競爭力。隨著北斗ICD的開放和北斗市場的逐步成熟,國外企業逐漸進入該領域并生長出高性價比的北斗基帶芯片,對本土導航芯片的研制和發展構成新的威脅。 (三)終端設備性能有待提升,用戶規模偏小 在終端產品領域,終端產品進入壁壘相對較低且企業間競爭激烈,從事終端產品研發的廠家規模尚小。由于當前各種技術限制,北斗系統的接收芯片暫時還無法做到與GPS一樣小巧,硬件體積較大,這對北斗系統進入民用,特別是手持設備造成不小的挑戰。同時,北斗終端精度和穩定性不高,指標參數和抗干擾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特別是,終端芯片比國外芯片大概要貴3-4倍,明顯增加了制造成本,不利于北斗終端產品與GPS的競爭,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從產品使用規模來看,北斗一代市場規模較小,主要為國防安全和特定行業應用,北斗二代終端正處于測試、定型階段,產品化在不斷推進過程中,雖已經實現小批量供貨,但北斗二代終端在國防應用中未進行大規模采購,用戶規模依然偏小。 (四)運營服務發展空間巨大,開發程度不足 北斗系統最終的功能實現是以行業應用軟件為基礎,將導航定位產品、技術與用戶的業務流程有機結合,提供導航、定位、授時和通信服務功能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衛星導航產業不僅是系統上的競爭,更是應用與服務的競爭。目前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已在國防信息化建設、水文測報、電力調度、海洋漁業、管道監測、氣象監測等領域得到較多應用。與衛星導航產業的成熟國家相比,我國北斗衛星導航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處于起步階段,這些國家的導航產業的總產值中,大部分由導航服務業所創造,其產值能夠占到整個產業的70%,表明我國在該領域發展的市場空間巨大。我國北斗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上,基于行業需求和北斗系統,有針對性地集成軟硬件和平臺建設在內的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和經驗還不足,融合與通信系統、英特網、地理信息系統和其他系統的衛星導航新應用、新服務、新系統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推進北斗應用產業發展的思考 (一)按照“國防安全應用先行、行業應用不斷深入、民用領域擴大推廣”的思路推進 借鑒美國的GPS導航產業發展路徑,北斗產業發展路徑應沿著國防、行業、大眾三個層次逐步展開。國防領域是北斗一代應用時期的最主要應用領域,二代也將率先應用。再次,不斷深化其在行業領域的應用。目前,交通運輸行業“兩客一!币约皬V州公務車項目中已率先展開,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隨著北斗二代亞太服務正式提供,衛星導航應用將滲透到行業應用的方方面面,未來北斗芯片、終端規;,價格下降最終促使北斗導航終端進入大眾消費領域。 (二)構筑產業聯盟,協調整合共享資源,突破產業薄弱環節 目前,北斗產業鏈的不完善成為制約北斗產業化的關鍵,整合國內產業鏈上的企業骨干群體,從而形成北斗產業聯盟。建立北斗產業聯盟將是我國實現北斗產業化的重要平臺,能夠快速提升北斗產業的技術水平,提高北斗產品的國產化率,擴大北斗單模產品的市場份額。以北斗產業聯盟為鏈條鼓勵企業和地方政府間的資源共享,建立完善產業配套,促進上下游廠商的國產化制造。支持建立聯盟技術創新服務平臺與服務體系,制訂服務規范和服務標準、發揮資源效率,重點突破產業鏈上的高端環節。鼓勵和協調骨干企業與配套企業間的整合,提高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整體實力,組織骨干企業與國內外衛星導航領域知名公司開展技術與產業對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 (三)提高自主研發核心能力,促進國產芯片規模應用 一是提高自主研發核心能力。將電子發展基金向國內研發生產制造北斗芯片的企業傾斜,集中力量攻克制約芯片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研發、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再輻射和帶動其他中小企業,從而掌握衛星導航芯片等產業鏈高端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產品化,消除產業鏈中影響市場競爭力的短板,奠定北斗產業化和市場競爭力的基礎。二是設立北斗芯片重大專項推廣與國產化項目,促進國產芯片規模應用。GPS導航系統早在1994年就建成并于當年提供了全球民用服務,已占據了我國較高的市場份額,仍需大力推行北斗導航芯片產業化、國產化。三是完善標準和知識產權體系,實現軍用標準向民用標準轉化,建立國家級的北斗標準體系。建立北斗芯片專利數據庫及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面前企業提供專利檢索、專利分析、司法鑒定等專業服務。 (四)加大示范工程推進力度,奠定推廣應用與產業化基礎 一是繼續加大在42項重大專項“示范”項目的推進工作。目前,已開展的部分示范工程實施工作與總體進度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終端安裝進度明顯滯后。交通運輸部“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范系統工程”明確指出示范工程實施的時間表,其他示范項目也應象該示范工程一樣加大推進力度,明確推進時間表。二是建立支持平臺,包括公共技術支持平臺和公共運營服務平臺,為示范工程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支持;三是要通過政府重大專項積極示范,持續開展北斗在行業、區域中的應用示范,與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共同促進北斗行業和區域應用,加大行業和區域應用推廣的力度,盡快形成規模效應,奠定全面推廣應用與產業化基礎。 (五)出臺鼓勵終端消費相關政策,拉動北斗消費信息 一是借鑒俄羅斯制定有利于北斗終端消費的產業政策。俄羅斯2009年通過的《導航活動法》要求公路、鐵路、海洋和航空等所有國有及商業公共交通工具在 2010 年年底前安裝 GLONASS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導航儀,同時所有新出廠的交通工具也要安裝這種導航儀。俄羅斯政府同時還規定在俄羅斯境內銷售的導航儀必須加裝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同時將進口 GPS 導航儀的關稅提高至 25%。并計劃 2013 年在俄羅斯出售的所有汽車上都安裝 GLONASS 系統,所需費用由政府補償。2015年起對不支持 GLONASS 技術的進口智能手機征收約 25%的關稅。二是借鑒節能家電和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制定鼓勵北斗相關的信息消費激勵政策。在銷售北斗終端時,直接將補貼資金兌付給消費者,GPS終端用戶換置北斗終端時給予資金補貼,從而拉動與北斗相關的信息消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