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開發團隊中總有一個人是最差的,老跟不上整體水平。據我觀察,隊友們對待這個差生的態度是團隊健康狀況的重要標志。(注:原文用“貝爾曲線(bell curve)”,也就是“正態分布”來衡量團隊的整體水平分布,這里意譯成“整體水平”。) 我運氣一直不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干過各種的行業和職業,在不少團隊中待過,都是氣氛融洽和技能嫻熟的開發團隊。并不是說每個項目都是成功的,(外部因素無法控制),但是經驗永遠有深刻的價值。 在成功的開發團隊里,最顯著的特點是隊員們互相尊重——“他擅長做這個,也喜歡做這個。好極了。因為我不喜歡做這個”)。每個人都明白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并懂得珍惜隊友的技能。如果你在這樣的團隊中待過(或者你曾管理過這樣的一群家伙),你懂我的意思。 不論這些黃金組合團隊是網絡社區、公司部門還是志愿者組織,都有個共同特點:每個團隊中都有這樣的一個人——我們可以無惡意的稱之為笨蛋,但重點是,大家卻對這個人很好。 在我待過的一個志愿軟件開發團隊中,Elliot就是那個笨蛋。準確形容的話,這家伙是個熱心但沒腦子的人。像一只大小狗一樣,他是個熱心腸,但往往好心辦壞事。他樂于助人,而且很羨慕別人做得比他好。(實際上所有人都做得比他好。) Elliot總把事情辦砸,哪怕他已非常的認真和努力。沒人會把關乎項目成敗的關鍵任務交給他辦。他也從未意識到自己交付的活有問題,比方說我總是要幫他重寫文檔,而發布后的文檔與他的大意一致,以至于他根本都沒有意識到被人重寫了。Elliot常常對大伙做的事摸不著頭腦,但他依然興高采烈地跟在那些他認為知道要做什么以及怎樣去做的人的屁股后面。 但每個人都體諒他。運作志愿者團隊的人想方設法地幫助他,讓他能真正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并把他高昂的工作熱情和樂于奉獻的精神看做他的優點。就算是搞社區活動也需要人手去擺放折疊椅或者在前臺迎賓吧。我們把所有類似的活都交給他干。 他是有點笨,但他是我們的笨笨。我們私下里也會抱怨,大家翻白眼,嘆氣或埋怨:“沒辦法,Elliot就是這樣的。” 可是如果有外人膽敢欺負他,我們會扭折他的脖子。我想說的是,Elliot幾年前去世了。組織里所有認識他的人都參加了他的葬禮。生活并沒有像我們那般關懷他。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他都是值得懷念的。 自從我認識Elliot以后,我開始觀察這種現象。每個開發團隊,不管多么優秀或者蹩腳,總有個在墊底的(不論是從智商,工作效率或其他的方面看)。團隊的整體水平根據行業的種類而定–衡量一組科學家的工作價值和效率的標準跟衡量一組園林景觀設計師完全不同。 你們團隊里墊底的那個Elliot,換到另外一個場合,也許是個高手。但總是會有那么一個墊底的人。 在不和諧的團隊里,這個笨笨會被當成白癡。人們欺負他,瞧不起他,對他不友好,你能猜想到這會產生多少不良影響。但對于懂得相互理解體諒能力差距的團隊而言,情況就不一樣了。 這種積極的特性在重于參與的團隊中尤為明顯,比如用戶群,開源項目組,社區組織。這些情況下,你不可能因為某個成員工作質量有所欠缺而開除他,所以你必須積極地跟那些志愿者們打交道。商業組織也要以此為鑒,我們都看到過組織開除某個過能力稍微欠缺的人而不是幫助他們找到能夠勝任的工作崗位。 問題是,你–作為項目經理–是如何對待你手下的這個笨笨的?你的團隊又是如何對待她的? 我很想能為你提供一些以“怎樣才能…”打頭的建議…..但實際上這些都沒用。不是簡單地知道要做什么就行了,而要考慮到你團隊的文化氛圍。團隊和領導如何對待后進員工代表了團隊的文化,標志了團隊的和諧度。如果你對他們好,他們會報答你的,結果會在最終的產品里體現出來。 如果你知道關于團隊如何對待最差成員的例子,對公司文化的團隊的功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不管是好是壞,請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