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材料人網 近日,華為總裁任正非在深圳接受中國媒體的采訪時表示:“我認為這個時代將來最大的顛覆,是石墨烯時代顛覆硅時代”。再加上此前,國內媒體報道,國內石墨(石墨烯的原料被看做是石墨,其實工業生產中并非如此)有可能會在20年內采集殆盡。這一文一言,讓原本就一直熱炒不退的石墨烯概念再度爆發。那么,石墨烯時代是不是真的?或者說石墨烯時代已經來了?未必! 石墨烯,一種碳原子組成的單層片狀結構的材料,自2004年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之后,開始占據全球科學熱點,至今仍未有退燒的跡象(有數據統計,去年全球發表石墨烯的論文達到了1萬篇)。據研究,石墨烯的性能極為優異,諸如最堅硬的納米材料,電阻率極低,導熱系數驚人……由此,科學家們戲稱之為“材料之王”,為它描繪了美好的未來:超級電容器、透明電極、鋰離子電池、傳感器、功能涂料…… 那么,這個“材料之王”,容易制備嗎? 看起來不難。當年英國兩位科學家是用機械剝離法,也就是把石墨兩面粘上膠帶,然后揭開,如此反復,得到了單層的碳原子結構的石墨烯。 方法很簡單,需要的工具也很簡單。問題在于成功率很低,需要剝離數百次,如果有一次用力過大,就會破壞樣品。材料科研工作就是這樣,做出一個好樣品,得到好數據,然后發文章。但是這個好樣品背后,卻是數以百計、千計的壞樣品,甚至能不能穩定的得到好樣品,都是個問題。 不管怎樣,這種方法實在是不適合工業生產。工業生產中主要使用化學氣相沉積、化學氧化還原法……方法很多,但是迄今也沒有找到能夠大規模制備的方法。 而且,目前所使用的工藝經常使得碳原子破裂或撕裂,無法與實驗室中完美比例的石墨烯相媲美。如果石墨烯存在缺陷的話,性能將會大大削減。例如完美的石墨烯在斷裂前能夠經受100吉帕的壓力,大約相當于1000000倍的大氣壓。但有缺陷的石墨烯的斷裂強度大約只有前者的十萬分之一,性能相對就很普通了。 所以,制備真正具有優良性能的石墨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那市面上所充斥的石墨烯產品又是怎么來的? 這涉及一個“大石墨烯”概念!按笫笨煞譃椋菏┪⑵℅raphite)、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石墨烯(Graphene)。實際上,世界上承認的,獲得諾貝爾獎的,是石墨烯。市面上所宣揚生產“石墨烯”的廠家,基本上在混淆這個概念,生產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 歐盟前段時間啟動了”石墨烯“旗艦項目,該項目時長10年,總投入為10億歐元,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材料科學研究項目。設想一下,如果以國內作坊式的工廠制備出了大規模的墨烯,歐洲人豈不得撞墻? 還有,”材料之王“真的能顛覆嗎? 這也未必。 首先,我們并不需要“材料之王”。我們只需要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成本最低的材料。每一種材料,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有自己的適用范圍。換句話說,合適的地方,使用合適的材料。工業應用中,到處都是這樣的例子。 鈦合金強度高密度小,機械性能好,韌性和抗腐蝕性能很好。那么,是不是鋼鐵材料的結構材料老大的地位會被鈦合金取代呢?顯然不會。一款鋼架結構的自行車價格大約300元。而一款鈦合金結構的自行車一般在4萬。誰的銷量更多,結果不言而喻。所以,鈦合金被用在在需要考慮其性能的環境下,例如航天、航空、航海等領域。例如飛機每減重10%,燃油減少消耗4%。這時候,在部分地方使用鈦合金減輕重量,無疑是更劃算的。 材料人網前段時間發表的汽車輕量化材料文章中有介紹,使用全碳纖維車身和底盤的汽車,售價400萬人民幣。它注定只能成為富豪的玩物,而不會開進尋常百姓家。未來,主流汽車將仍然是以鋼鐵材料為主。 如果從性能和成本上來說,每種材料自有其價值和應用范圍,不存在誰顛覆誰。我們常說硅時代取代鐵器時代,但用來做刀劍、工具的仍然是鋼不是硅。硅只是在一個全新的電子器件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即使將來石墨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恐怕也是在一個全新的,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領域發揮作用,而不是用來替代現有領域的其他材料。何況,石墨烯顛覆硅有著先天性的缺陷。數字電路的核心是要求要求是能夠開關切換。半導體材料具有帶隙,能夠實現電路的開關。而石墨烯不具備這種性能。 當然,石墨烯的”優良性能“最終能不能化為器件,在某一領域改變人類生活,也是一個未知數。 數十年前,碳六十被發現時,也獲得了像今天石墨烯這般追捧,被寄予了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的”神器“。不但發現者于1996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而且”21世紀是碳的時代“這種說法也始于此。然而,距碳六十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已經近二十年,至今仍看不多它”改變人類生活“的苗頭,反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碳家族中被追捧過的還有碳納米管。因其柔韌性,可以拉伸并還原,碳納米管被稱作超級纖維,從問世至今也有20多年了,同樣歸于平靜。 而石墨烯,會不會步它的前輩的后塵,或者被另外一種材料所”顛覆“,同樣猶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