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徐高陽 日前有消息稱,芯片產業刺激政策將于近期出臺,計劃10年內投資10萬億元,由此預示著整個行業步入增長的快車道。 此前,2013年12月北京宣布成立總規模300億元的股權投資基金打造半導體產業。之后武漢、上海、深圳等地也正在制定自己的扶持政策。此外,包括合肥、天津、沈陽等地區也在籌集促進芯片國產化產業扶持的基金。“在業內專家看來,國產化政策的出臺對于相關公司來說是布局的最佳時機。” 芯片,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是大量重要產品的核心部件,廣泛應用于電腦、通訊、交通等眾多重要產業中,該產業是我國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回顧過往整個行業的發展歷程,國內集成電路產業整體實力有著一定的提升。然而,卻依然沒有擺脫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國內芯片需求快速增長的帶動下,原本八成的進口比重,在2013年已經增至九成。由于國家扶持政策不到位和與市場脫節,加上芯片投資周期長風險大,許多企業并不愿涉足這一領域。 與國外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相比,目前內地芯片產業要落后很多。盡管涌現擁有先進制造技術的中芯國際、宏力半導體、上海華虹nec電子等50多家芯片制造企業,但是中國芯片的制造技術大多處在中低端的環節。與此同時,芯片設計產業也同樣面臨窘境。目前我國有展訊、華為海思等逾500家企業,但芯片設計企業大多做的只是局限于初級設計。 由于中國使用芯片的超高進口率問題亟待解決,業內專家預計,國家已將推動芯片國產化上升至國家安全的高度,今年信息安全政策的重點將落實在硬件領域,特別是對集成電路產業的扶持力度堪稱近十年之最,對于相關公司而言是發展的最好時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