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特爾來說,要想在移動芯片市場多分得一杯羹,就需要借助其更加先進的制造能力的優勢。而今日宣布的新款Atom SoCs——舉例來說——即基于22nm的3D或“三柵極晶體管”工藝。與傳統的(基于平面晶體管結構的)芯片相比,新架構使得芯片可以在較低的電壓水平上,更有效率地運作——在降低能耗的同時,更能延長系統的續航時間。 至于半導體行業中的其它公司,已經在向3D晶體管工藝(更常用的稱呼為“FinFETs”)遷移的過程中,落后于英特爾。 如果沒有這種新的結構,那么向28nm以下制程遷移的過程就會變緩。其中一部分原因為,隨著平面型晶體管(planar transistor)變得更小,其能源效率和成本就變得不那么有吸引力。 幸運的是,貌似領先的芯片代工廠——臺積電(TSMC)——已經在部署16nm FinFETs的工藝上,取得了不錯的進展。 今天,TSMC與ARM披露了兩家公司已經在去年年底進行了一個相當復雜的測試芯片,并且是基于臺積電的16nm FinFET工藝打造的! 該芯片包括了雙核Cortex-A57和四核Cortex-A53 CPU核心——基于相似的big.LITTLE不對稱方案——主要面向消費級SoC。這一發展也將助力ARM和TSMC開辟出SoC設計的新道路。 ARM的公告稱,TSMC的16nm FinFET工藝,有著激動人心的好處:“在相同的總能耗下,芯片設計的速度可以快上>40%,或者比28nm制程節省>55%的總能耗”。 這一公告與英特爾的“22nm三柵極制程比之32nm工藝的優勢”如出一轍。臺積電預計,在2014年的時候,采用其16nm FinFET工藝的客戶將有望超過20家。 來源:cnBet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