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這個詞會讓人聯想到,穿著白色實驗服的科學家正擺弄著燒杯或者在觀察實驗室老鼠。但是有許多實驗室都位于地球上一些最極端的環境當中。國際空間站的 建造耗費了大約13年時間,它一直都在400公里左右的高度圍繞地球旋轉。在大約5間臥室大小的內部空間中,通常都會有3到6名宇航員。如果考慮到太陽能 板的話,它大約與美國橄欖球場的大小相當。 圖注:國際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的建造耗費了大約13年時間,它一直都在400公里左右的高度圍繞地球旋轉。在大約5間臥室大小的內部空間中,通常都會有3到6名宇航員。如果考慮到太陽能板的話,它大約與美國橄欖球場的大小相當。 南極研究站:盡管南極洲是地球上最極端的環境之一,但是南極卻建有大量的研究站。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南極觀察站在1957年投入使用,執行著多項科學任務。南極洲的IceCube中微子觀測站有著世界最大的探測器,能夠捕獲無質量的中微子微粒。 礁石底部的寶瓶宮:佛羅里達凱斯國家海洋保護區15米深的水下,坐落著一個水下生存空間,能夠讓研究人員在其中生存長達10天時間。國際大學稱它的內部空間相當于一個中型的公寓。這座實驗室在1993年投入使用,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監測實驗室周圍的環境。
華盛頓山觀測站:建造于1932年的華盛頓山天文臺遭受著嚴寒、大雪、強風的惡劣氣候影響。科學家們在1917米高的山頂上為人們提供著氣象信息。山頂的風速經常達到160公里每小時,在1934年4月甚至達到了372公里每小時。盡管天文臺處于極端的位置,但開辦于1973年的博物館每年都有超過10萬游客前來。
挪威冰川實驗室:在挪威遙遠北方的一間偏遠實驗室坐落在200米深的冰川下。去那里,你需要先后搭乘飛機、[url=]汽車[/url]和渡船才能到達斯瓦蒂森山的隧道入口。天氣晴朗的時候,需要1個小時路程,但是下雪天就需要花費4到5個小時的時間。在冰川內部有三間實驗室和幾間生活用的房間,包括四間臥室、一間廚房和一間浴室。每年11月到4月間,通常有3到4個人在實驗室中生活6到7天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