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稿2012 每到年關,總要說一些總結去年期待來年的事情。互聯網分析師太多輪不到筆者來總結,數碼玩家過分執著于硬件,開發者的吐槽逼格太高所以常常淪為內部笑話,所以筆者覺得正有必要聊一聊Android。 上篇:2014注定是Android更新大年 Android的2013年并不順利,雖然席卷新興市場,然而在高端市場面對iOS7和iPhone5s信心不足。在美國日本,Android的份額持續失血,圣誕消費季的表現被完全壓制。今年,傳聞中的大屏iPhone即將到來,Android陣營的領袖三星卻遇到了增長瓶頸,谷歌自家的Moto X仍是小眾的玩物。因此在5月份I/O大會上,Android 5.0必須要證明自己。 Tick-Tock戰略(一年更新構架,兩年提升工藝)被硬件廠商廣泛接受,在軟件和互聯網公司中卻并不多見。然而谷歌在Android的迭代進程中實際上也實施了這一戰略。09年初,HTC G1首次搭載Android亮相。10年底,Android 2.3支持高分辨率以及陀螺儀、NFC、多攝像頭等硬件,為游戲開發者優化了SDK。12年下半年面世的Android 4.1,引入了Google Now以及黃油計劃,流暢度飛躍,語音交互方式浮現。 ![]() 谷歌每半年就更新一次Android,然而硬件廠商并未按圖索驥,往往忽略一些不重要的版本跨代升級,用戶也會用“刷機”來投票。比較目前Android各版本的占有率,Android 4.1和2.3仍然占據絕對優勢,充分證明了這兩個版本在Android迭代進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此看來,Android的重大更新也是大概兩年一次。因此2014年的Android 5.0值得期待。 勾勒Android 5.0的輪廓要從兩方面入手。在安迪魯賓離開Android部門之后,這個系統的個人風格減少了。但是這些升級并非雜亂無章,已經體現出了谷歌對于Android的想法。另外開發者和用戶的期待對于谷歌的升級路線圖具有決定性作用。早年Android是在追趕iOS的腳步,但自從杜阿爾特到來之后,Android表現出了獨立的設計風格,升級路線也越發自信,更多是基于自身哲學來滿足開發者和用戶訴求。 下篇:Android 5.0我們可以期待什么 1)個人數據無痛遷移:iPhone用戶忠誠度高,一方面由于其用戶體驗更具黏性,而常被忽視的一點是Android至今尚未實現個人數據跨終端的轉移。谷歌董事長施密特上個月親自撰寫博客,教用戶如何從iPhone向Android手機導入通訊錄。谷歌賬戶只能保存通訊錄、日歷等。而照片、音樂、游戲進度的遷移需要繁瑣的第三方軟件甚至是ROOT權限。Android目前的MD5簽名驗證規則導致很多數據的備份還原只能在同一手機上進行,希望Android 5.0至少在AOSP項目內的旗艦機型之間能實現數據無痛遷移。 2)獨立的平板生態 :去年11月谷歌終于在Play商店中開放了平板專區,更早些時候在SDK中加入了平板優化。Nexus平板比iPad落后太多。杜阿爾特似乎對于硬件的設計不如軟件那么得心應手,谷歌是否應該考慮引入一個更強勢的硬件設計VP。而且并不是所有的開發者都有精力制作獨立的平板應用,手機仍是移動互聯網的主戰場,即使是騰訊和阿里這樣的巨頭,你也能從HD版應用中看出他們的三心二意。在Android 5.0的SDK中,如果能引入對大屏設備的自動優化,可以極大減輕開發者的負擔,比如增大圖片占比,優化字體,button自適應。 3)優化功能鍵:相比于iPhone經典的Home鍵設計,Android的功能鍵一直未能找到完美的方案。從四大天王到三巨頭再到目前的虛擬按鍵,Android 4.4又原生支持浸入模式。魅族琢磨出來自己的Smart Bar,HTC在One上嘗試了雙按鍵。但是除了谷歌自己,沒有誰能夠驅動整個開發社區為一套按鍵方案優化。目前android旗艦硬件的同質化為解決這一問題創造了條件。已經有開發者建議,Android為4.7寸以下大屏手機和5寸以上平板手機開發兩種不同的按鍵方案。 4)開放的接口和統一的風格:去年5月份MIUI被開發者炮轟,原因是其修改Holo theme素材庫,讓很多第三方應用在MIUI上看起來不倫不類。比如為了讓應用程序同MIUI的橙色基調發生化學反應,把Holo Theme中的一些線條更改為橙色。大部分第三方應用在設計過程中是按照原生的Holo Theme色彩-主要是藍色和灰色調-進行設計。一旦這些經常被調用的素材和腳本被修改,就會讓Android的運行變得不可預期。 ![]() 在MIUI上運行DropBox和Press,扎眼的橙色(圖片來自NovaDNG) 作為開源操作系統,開放本來不是問題。為了解決碎片化的問題,谷歌應該提供更多的API權限,讓第三方廠商使用通用API而不是修改底層代碼來實現更多功能。Android 4.4開放了短信的API權限,允許設置第三方短信應用為默認,之前實現這一功能需要Root后修改一些底層代碼。 有小米這樣以獨立生態自居的廠商,谷歌很難指望所有人遵守規則。即使谷歌愿意懲罰不守規則的廠商,羅永浩和他的粉絲們依然會振振有詞。谷歌或許可以嘗試“二級火箭”模式:對于加入ASOP項目的主流大廠進行嚴格的CTS兼容性限制,保證開發者可以以較小的精力來完成大多數機型適配。其他更愿意折騰的廠商自己為自己的生態負責。 5)64位處理器和協處理器芯片:Moto X在年底被Androidcentral評為年度最佳Android機:“它優化得如此之好讓你很難察覺到”。這一部配置并非拔尖,銷量更加平平的手機能受到好評,歸功于全新的交互方式和可定制的外觀。和iPhone 5s一樣,Moto X內置的X8協處理器芯片能夠以極低的功耗驅動傳感器,這是一部“更懂你的手機”。2014年,“多構”取代“多核”成為硬件發展趨勢,更豐富的傳感器將被引入。同時iPhone5s引領的64位處理器風尚也將迫使Android必須支持ARM V8構架。 6)照顧低端機:Android 4.4推出的瘦身計劃(Project Svelte)已經眾所周知,該計劃通過把限制第三方應用在后臺的運行保持系統流暢性,讓小內存機型也能升級到最新系統。向老款手機提供最新軟件升級已經是Android廠商共識,三星Galaxy S3將和即將發布的S5一樣將升級到4.4系統,這比過去有了不小的進步。隨著手機硬件軍備競賽的結束,Android旗艦和平價機型的跑分差距已經很小,Android 5.0很可能覆蓋絕大多數的手機。 6)是否會重返中國:四年前谷歌以一種驚悚的方式退出中國。Android卻在中國遍地開花,然而全套谷歌服務框架在中國被移除。各式UI粉墨登場,手機助手、應用市場占山為王。競爭雖然慘烈但不斷刷新下線,Android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分發渠道被巨頭壟斷,推廣成本高企。國內大公司只會移植iOS上的工作,無心參與國際化競爭。中小開發者原創難出頭,只好競相抄襲。當年谷歌撤離的是非任后人評說,但是Android在中國的無序競爭毫無疑問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7)可穿戴設備:CES讓我們看到可穿戴設備將迎來爆發。雖然谷歌眼鏡仍然是最引人注目的設備,但是對于谷歌來說更重要的是提升Android對第三方設備的兼容性。以NFC為例,谷歌從Nexus S就開始大力推廣這一標準,至今仍未取得統治地位,反而蘋果剛剛推出的ibeacon迅速獲得了開發者的青睞,大有后來居上的勢頭。Android 5.0要考慮未來兩年智能生活的趨勢,將更多樣的硬件和更好用的標準納入生態之中。 綜上所述,Android不僅要補上過去落下的功課,又要提前為下一波硬件創新的潮流做準備,還要補齊商業模式的短板。這些問題想在Android 5.0上一次性解決是不可能的。從4.1到4.4,谷歌意境顯示了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誠意。然而僅僅努力是不夠的,有時候臨門一腳是要付出巨大的勇氣。比如想重返中國,必然需要再一次做出妥協,在蘇聯長大的布林,能克服自己的心魔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