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微系統技術辦公室主管羅伯特-克羅韋爾(Robert Colwell)認為,摩爾定律的終結不只對物理界影響巨大,對經濟的影響也很大。 克羅韋爾稱:“我認為是時候為摩爾定律的終結作計劃了,不只要思考它何時終結,思考它為什么終結也很有意義。” 周一時,克羅韋爾在斯坦佛大學作演講,主題為“芯片設計游戲的摩爾定律將終結”。 克羅韋爾在接受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對于英特爾等企業來說,芯片業務相當昂貴,這些企業要巨額資金開發下一代芯片技術。” 到底有多貴呢?Globalfoundries最近在紐約北部建設的工廠花了60億美元;2014年晚期新的研發設施也將完工,將它加進去總計要80億美元。 摩爾定律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意思是說: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兩倍以上。 下面是克羅韋爾的一些觀點: “建設FAB工廠耗資太大,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向設計新芯片的團隊支付巨資資金。英特爾進行此類投資,動輒數十億美元,因為它預計接下來幾年會收獲更多的利潤。但是,如果企業對利潤翻倍存在懷疑,對必要芯片技術改進存在懷疑,它們就不會想著投資了。如果像英特爾這樣的主流芯片企業作出這樣的決定,則意味自己終結摩爾定律,因為隨后眾多不同的企業也會削減投資,它們為芯片生產提供超貴的工具,從而導致摩爾定律結束。” “我認為,大多技術會理性考慮到摩爾定律的終結前景。但是它們只關注物理層面的影響,關注從一個芯片制程到另一個制程的變化。這些技術清楚地知道進入7納米制程的重要意義,它們自然而然假定從物理上看下一代芯片制程技術會碰到不可逾越的問題,從而使得摩爾定律終結。這樣考慮是正確的,過去也的確出現了巨大的挑戰,但芯片產業曾擊退這些挑戰;于是,許多人錯誤地相信產業會再次擊退挑戰。我的看法是,可能會成功,也可能不會,但物理并非唯一的挑戰。我更看重經濟挑戰,只有在物理和經濟上都成功跨越挑戰,摩爾定律才能持續,否則就會失效。” 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認為,2020年、7納米將是芯片的最后制程節點。 克羅韋爾補充說,預計芯片產業會花大工夫推進5納米制程,盡管5納米可能相比7納米沒有多少優勢,但會將摩爾定律最初的終結時間推遲到2022年。 英特爾已經在討論10納米技術的商用,預期2015年開始安排。英特爾科學家也曾表示,不清楚7納米之后采用什么技術。 目前,英特爾Ivy Bridge和Haswell處理器采用22納米制程。 -- 搜狐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