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蘋果的總市值超越微軟,從而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技術公司,這是一個標志的事件,標志著蘋果的重新崛起。 蘋果和微軟,這兩家全球最偉大的公司,有過許許多多的恩恩怨怨,1980蘋果公司上市,5年后隨即進入世界500強,這是當時最快的記錄。而就在蘋果進入世界500強的時候,微軟推出Windows零售版,次年微軟上市,公司市值5億200萬美元。之后兩家公司一直訴訟不斷,而兩個公司的創始人喬布斯和蓋茨也可以說是亦敵亦友。 喬布斯經歷過創業的輝煌,隨后被微軟打敗,在公司的權力斗爭中黯然離開蘋果,創建著名的3D動畫公司Pixar以及NeXT公司,1997年蘋果又以收購NeXT公司的方式讓喬布斯重回到蘋果。重回蘋果的喬布斯不負眾望,公司股價節節攀升。真可謂是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大起大落。 蘋果的第一次失敗,是被IBM的兼容機打敗的,也正是因為兼容,導致了微軟的崛起,以至于后來鼎鼎有名的WInTel聯盟的出現。這個時期的蘋果野心太大,什么都想自己吃,不愿意和業界一起分享,但這個蛋糕太大了,蘋果沒能一口吃下,反而把自己差點噎死。或者這和喬布斯追求完美的性格有關,他希望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做的,他希望由蘋果公司出來的產品一定是最完美的,所以才會拒絕讓其它公司的參與。 1997年,喬布斯卷土重來,這一次還是走精品路線,把一個個產品做到極致,這一次的喬布斯成功了。回顧兩次同樣走精品路線的成功與失敗,我想可以這么理解,在一個市場還在萌芽狀態的時候,走精品路線會被走平民路路線的產品打敗,而當市場已經開始同質化嚴重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細分市場,高端路線也會成功。 回顧蘋果的歷史,就是一部創新史,蘋果將創新發揮到了極致,我們今天用的計算機,許許多多的功能都是從蘋果而來的,包括現在的Windows圖形界面,也是抄襲蘋果的。而我們現在用的Windows7,很多讓我們驚艷的效果,其實在Mac系統中很早就已經出現了。 和許多的公司喜歡把產品線做得很長不同,重回蘋果的喬布斯在縮短產品線,蘋果現在的產品主要是Mac(筆記本電腦Macbook和臺式機iMac)、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iPod(Mp3播放器),但每一個都是同類產品的王者。他把每一個產品都做到了極致,不管是電腦,還是Mp3播放器,現在已經是競爭白熱化沒有技術含量可言的東西了。可是蘋果硬是把Mp3這種滿街都是的電子產品,做成了一個精品。實際上,這就是典型的市場細分,當一個市場已經很混亂的時候,細分市場及高端路線就更容易占據有利地位,但前提是你得真的把產品做到了極致,而非像咱們很多企業的忽悠。 蘋果的產品已經不是一個電子產品,它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品文化的代名詞。所以蘋果不害怕山寨,對于能買得起蘋果的人,不會愿意去買山寨的產品,因為山寨的產品無法做到像蘋果的產品一樣的品質。對于買不起蘋果的人,這群人不是我的用戶群,你愿意買山寨就買吧,我也不指望所有人都買我的產品。 毫無疑問,微軟也是一家非常偉大的公司,微軟的問題在于他什么都想吃,微軟的產品多得讓人驚奇,包括開發軟件、辦公軟件、桌面操作系統、服務器操作系統、游戲、硬件、數據庫、即時通信、搜索等等產品,好像還要邁進殺毒軟件的領域。微軟在這些產品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大部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和蘋果走的精品路線完全相反,微軟走的是大眾化的平民路線,產品在用戶的普及度很高。但他的觸角太廣了,他太龐大了,他的行動太遲緩了,未來的微軟如果把公司分出去成為控股公司,這樣會不會更有活力一點呢? 我想,蘋果在股市上的超越,并非意味著蘋果超越了微軟,只能說明蘋果選擇的精品戰略的成功,只能說明蘋果細分市場的成功。蘋果和眾多硅谷公司的今天,也和自由競爭、創新以及政府對創新的保護、明確游戲規則有很大的關系,感謝競爭,才讓我們有如此豐富多彩的產品;感謝創新和對創新的保護,才讓產品不被山寨這種惡性競爭扼殺在搖籃之中;感謝明確游戲規則,才讓我們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來源:涂雅投稿,原文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