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設備商的“寒冬”猶如南極冰蓋的融化正在逐步回暖,華為昨日發布的財報更是有力的佐證了這一說法。與業務穩定增長的同時,華為始終未縮減對創新的持續投入,尤其是對底層技術的創新。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華為開始了對下一代5G網絡的構思之路,其認為真正的網絡應該是“零等待”。 據了解,2013年上半年華為收入和盈利能力實現了預期,主要得益于運營商網絡持續穩定增長、企業業務拓展有力、智能手機快速增長,以及公司運營效率的持續提升。而所有業務增長的背后,則離不開每年銷售收入10%的研發投入。 以2012年為例,其研發投入為48億美元,占比總收入高達13.7%。而過去的10年中,華為累計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90億美元。人力方面,目前華為15萬員工中,超過50%是研發人員。 此外,華為的研發投入不僅僅是集中在中國,而是放眼全球化。目前,華為在海外已經建立了16個獨立的研發中心,分布在從北美到歐洲、到亞太的整個世界。這些做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高效整合全球的優良資源。 作為一個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公司,上述投入必不可少。華為認為,創新分為應用、產品和基礎技術三個層面,其中不僅要關注應用和產品的創新,更要加強對基礎技術的創新。 華為高管對騰訊科技曾表示,“表面上看去一些企業的應用和產品的創新層出不斷,看上去也最光鮮,但如果沒有基礎的技術創新作為支撐,這些浮在水面上的創新又如何保持平衡與穩定發展?” 在談到基礎技術的創新上,華為目前正致力研發5G網絡技術,該技術可讓無線上網媲美目前的家庭光纖網絡體驗。華為技術戰略部部長朱廣平在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表示,“華為2009年就開始研發5G,目前已在規模投入研究,之所以要研究5G是為了滿足真正的網絡‘零等待’。” 所謂“零等待”,是華為人對未來網絡技術下速率的一種憧憬,當用戶以任何方式接入移動網絡、讀取任何數據時都不要網絡的等待。只有網絡時延等問題解決了,才會實現峰值的上網體驗感知。據了解,5G首先是會提供超級容量的帶寬,短距離傳輸速率是10Gbps,是目前LTE的100倍。 “不過,5G目前沒有實現標準化,這個過程至少還需三四年時間,進展順利的話5G估計要到2020年才會投入使用。”朱廣平坦言。 其次是應用,現有的4G提出鏈接全球50億個物品,但5G要構建1000億海量鏈接世界,基本上所有的消費產品、工業品、物流等都可以連在網上,5G網絡可以支撐。那么,對于普通用戶而言,5G網路下,無論何時何地一部手機就可以幫你完成所有事情。 據悉,除了華為,其他電信運營商,包括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和阿爾卡特朗訊等都在研發下一代技術。如今的3G網絡下,用戶對速率的要求依然很大,面對習以為常的網絡等待,4G已整裝待發,相信會有一定的改善,也自然會有更龐大的應用會出現,那時5G的步伐就會更快。 -- 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