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 Cortex-A系列處理器一般分為低、中和高性能三個性能層級。高端處理器可實現最優化性能,而低端處理器則在一定的性能級強調最優化功效,但均支持“big.LITTLE”架構以及異質多核心處理。 以32位處理器架構來看,ARM分別提供了A7、A12與A15處理器,而64位架構則有Cortex-A57 ,高功效處理器則是Cortex-A53 。 這是否意味著市場可預期ARM將推出一系列Cortex-A5X系列中級元件?根據我最近遇到的ARM主管表示該公司將持績積極部署,但ARM將開始建置big-medium-little處理器核心策略嗎?或許短期來看并非如此。 但從ARM工程師最近的產品現場展示來看,根據工作負載與建置的不同,Cortex-A7與A15所表現出來的相對性能差異約在2-3倍之間。從下圖來看,如果Cortex-A7的確僅占約1/4或1/5的芯片面積,僅消耗約1/4或1/5的功耗,那么事情將會變得十分有趣。 隨著時間的推移,制程技術與架構的進展,處理器核心性能持續提升。(來源:ARM) 值得注意的是,采用面積與功耗更高5倍的Cortex-A15 ,相當于Cortex-A7約2-3倍的性能。那么,為什么不用四顆Cortex-A7核心來取代Cortex-A15呢?不就能夠在相同的功耗與芯片面積上實現更多原始性能嗎? 當然,其原因在于只考慮到了單一線程,但不能忽略多核心SoC架構的影響。 當我與ARM應用處理器產品營銷副總裁Nandan Nayampally討論這一點觀察時,他說:“沒錯,針對多線程應用,4顆A7可實現較單一A15更高性能,但在移動應用中,單一線程的峰值性能更為重要。”一語道出了重點。 但Nandan Nayampally也坦承,精簡型“LITTLE”核心在未來的SoC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他承認有些SoC可能相當依賴于“LITTLE”核心,“因此,你將會看到連網SoC可能采用A15或A57以及許多的A7或A53 。接著這將進一步轉變成采用A7/A12/A15以及其它資源,再經由操作系統進行分配。” MTK的MT6592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