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應用領域強調能效和成長,從今年開始將促進該市場擴張 作者:Alex Liu 據IHS公司的一份中國研究專題報告,繼2012年萎縮之后,隨著能效要求與設備升級推動嵌入及自動應用對于MCU芯片的需求增長,中國微控制器(MCU)市場今年有望回升。 今年中國MCU市場的營業收入預計達到31億美元,比2012年的29億美元增長7.7%。去年該市場收縮2.6%,但從2013年開始至少會連續五年保持增長,預計2017年達到45億美元,如圖所示。 中國MCU營業收入預測(以10億美元計) 去年中國MCU市場下滑主要是受全球經濟形勢低迷以及中國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所致。中國政府隨后在第三季度放寬了限制,而且中國的MCU等產品出口市場開始緩慢復蘇。 今年,中國MCU市場獲得新的動力,在嵌入應用及自動控制產品及設備領域的銷售再度快速增長,包括消費與工業電器、汽車系統和智能電網。能效也是一個驅動因素,隨著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能效,當其升級家用電器或者個人所用產品時會選擇環保型解決方案。 主要領域及其應用 中國MCU在消費領域的應用最多,占總體MCU營業收入的25%,預計今年將達到7.98億美元。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家用電器、電視、游戲機與音頻系統。 其次是工業領域,占24%份額或7.5億美元,主要應用包括用于住宅控制的電子設備、自動化、醫療應用以及能源生成與分配。 第三大領域是汽車,份額也是24%左右,營業收入約為7.37億美元。MCU廣泛用于汽車動力總成和安全控制系統,用于收集汽車信息并幫助管理各類計算機化任務。 重要廠商與主要MCU產品類別 從生產商方面來看,日本瑞薩電子去年是中國市場上最大的MCU供應商,營業收入為4.05億美元。該公司擁有全線MCU產品,可以用于消費電子、汽車和工業應用,而且其產品既量身定制也具有多樣化,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 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排名第二,營業收入是2.34億美元。美國Microchip Technology排名第三,營業收入是2 .1億美元。前五大廠商中還有法國-意大利企業意法半導體排名第四,營業收入是1.57億美元;美國愛特梅爾排名第五,營業收入是1.2億美元。 8位MCU去年仍然主導中國市場,營業收入是12億美元。但32位MCU將是增長最快的領域,到2016年超過8位MCU。同時,16位MCU營業收入在今年達到頂點之后將開始緩慢下滑,其份額將不斷流向8位及32位MCU。 開放核心,比如ARM架構,是驅動32位MCU增長的主要動力。而8位MCU的增長則來自汽車設備以及建筑和住宅控制等領域的許多應用。32位MCU構成的競爭,也是16位MCU沉淪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在其傳統強勢領域汽車和消費電子,現在32位占有優勢。 Alex Liu是IHS公司中國研究部門的分析師。進一步了解該主題,請參閱IHS公司的報告: “China’s MCU Market Declines but Rebound Expect- ed.” 更多信息,請訪問: http://goo.gl/tSN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