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4日決定,將從2013年6月6日起至8月6日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組件征收11.8%的臨時反傾銷稅,如果期間雙方未能達成新的和解協議,自2013年8月6日起,反傾銷稅率將升至47.6%。 英利法務總監樊振華表示,歐盟對華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勢必造成中國光伏產品價格上漲,將嚴重影響進口商的積極性,屆時中國光伏企業向歐洲出口的壓力會很大。 業內分析認為,歐委會執意對華光伏臨時征稅,可能促發貿易戰。日前從接近光伏案人士處獲悉,歐委會反補貼調查也已經完成。值得特別關注的是,此案中,歐委會適用低稅規則以規避“雙重救濟”,實為長遠打算,意在鋪平制裁所謂“中國補貼”的貿易保護之路。據了解,歐盟委員會此前指責中國企業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洲銷售光伏產品,并初步提議將對這些傾銷產品征收高達67.9%的關稅。不過,由于遭到歐盟各國政府的反對。 2011年,中國向歐盟出口了總價值210億歐元(約合1665億元人民幣)的太陽能面板和相關部件,出口量占中國光伏制造業總產量的70%,占中歐貿易總額的7%左右。而中歐光伏雙反案也因此成為中歐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摩擦、全球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爭端。 李曾警告歐盟:光伏爭端涉中國重大利益 6月3日晚,國務院總理應約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通電話。 李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關注當前中歐關于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此案涉及中國重大經濟利益,如果處理不好,不僅會嚴重損害中方利益,也必然會傷及歐方利益,影響中歐合作大局。中方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濫用貿易救濟措施,堅決維護中國的利益。希望雙方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而不是打貿易戰。貿易戰沒有贏家。 歐盟“雙反”初裁發布 國內光伏企業或臨沖擊 分析師認為,初裁會對我國對歐盟出口的光伏產業產業鏈的各個部分都給予制裁。短期將給國內一些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給予很大的沖擊。 但除了歐盟之外,其他國家的光伏市場起的非常快,像今年一季度以來全球市場里面美國、日本還有中國本土市場占有比例逐步擴大,這一年整個歐盟在全球的光伏市場占比已經不是第一,歐盟不再是光伏第一大的市場了,所以雙反的初裁會有一定的沖擊,但是不會改變產業大的變化的方向。 光伏行業下半年底部漸確認 反轉可期 宏源證券最新研報認為,受益于日本等新興市場需求的拉動,從硅片到組件的制造環節從今年第一季度開始,盈利能力出現了回升,行業出現復蘇態勢。而歐洲對華光伏產品的雙反范圍和雙反稅率將會對復蘇產生干擾,但中長期底部將會逐步確認。 如果雙反的范圍較大、稅率較高,將導致出口歐洲的市場縮小,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下降,規模較小,成本較高,現金流緊張的企業加速退出,在此過程中,盈利能力可能再次探底。 宏源證券認為,第一波上漲以逆變器、多晶硅行業的龍頭為主,推薦陽光電源、特變電工。待行業景氣底部再次得到確認后,第二波上漲會擴散到硅片‐組件環節,選擇安全邊際與彈性兼具的標的,推薦隆基股份(適當注意收到違規稽查的風險)、東方日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