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經濟開始增長,一直持續至2011年。至2011年上半年,市場對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與基于PLC的過程自動化控制器(PAC)的需求依舊強勁,其他包括變頻器和運動控制器在內的自動化設備也需求旺盛。自動化解決方案業務發展良好,包括采礦、油氣和水泥在內的諸多行業對于能效解決方案的需求強勁。盡管增速放慢,但各領域還是呈現增長態勢。 盡管歐洲和其他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放緩,印度經濟仍然持續增長,相較其他國家,GDP增長快速。印度制造商希望擴大他們的業務范圍,在全球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同時自動化市場的增速通常又快于GDP的增速,這是由于全球化進程帶來的激烈的市場競爭所導致的,工業化運營對于諸多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如生產力、效率、靈活性,以此來滿足新興經濟體中崛起的中產階級日益增長的需求。在這樣的全球化背景下,促使制造商關注節省能源成本、降低能耗,同時關注安全和可持續的需求。這也為PLC和基于PLC的PAC市場帶來了利好消息,ARC最新研究報告分析道。 ARC預見基于PLC的PAC技術在印度強勁增長ARC印度地區總經理,《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與基于PLC的過程自動化控制器(PAC)印度市場研究報告》的聯合作者,G.Ganapathiraman分析道,市場的挑戰在于PLC和基于PLC的供應商如何進行差異化戰略,為最終用戶和OEM不斷提供更高的價值主張。該市場在預測期及之后一段時期內將持續增長,因為很多行業已經意識到提升自動化水平對于提高生產力、效率和能源節約是至關重要的。 PAC將成為PLC的理想替代者 自1969年問世以來,PLC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核心地位就一直堅不可摧。它改變了以前只能借助于繼電器和步進器等機電器件進行邏輯和順序控制的傳統控制模式,并在作為主流控制器的幾十年間,不斷依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升各種功能,現代PLC還引入了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以適應現代工業環境的要求。 然而現在,被美國ARC咨詢機構定義為PAC(ProgrammableAutomationController)的可編程自動控制器對PLC發起了挑戰,它結合了PC的處理器、RAM和軟件的優勢,以及PLC固有的可靠性、堅固性和分布特性。 目前很多現代化的工業應用需要更多的功能要求,如網絡連接、設備互用、企業數據集成等,這些都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基于離散-邏輯控制的PLC所能提供的功能。想要基于PLC的系統實現這些功能,必須用單獨的處理器、網關或轉換器、運行于獨立PC的軟件中間件以及企業系統級的專用軟件進行綜合系統集成。在一家PAC供應商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描述PAC誕生背景的文字。他們認為,PAC可以同時擁有PC的功能和PLC的可靠性,是實現復雜控制時PLC的理想替代者。 PAC應用的大環境已經成熟 有業內人士在談到價值時表示,PAC的所有部件均按軟件和硬件集成最靈活、最方便、成本最低為出發點,因此它是跨機械自動化、電氣自動化、儀表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這些特點使最終用戶獲得以下收益:設備的生命周期成本較低,資產的投資回報率提高,資產所有者總成本下降。 其實,PAC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早在20世紀90年代,PAC的概念就已經被提出,而十多年前,國內外企業就陸續推出了自己的PAC產品。 然而,在PAC剛剛開始拓展其應用面的新產品時,還不被大多數用戶認識和認可。在用戶和系統集成商之間,對于PAC的批評聲也不絕于耳。有人說,PAC相對于PLC來說價格高、可靠性低、可擴展能力差;還有人認為,PAC并沒有真正針對某種迫切的或潛在的市場需求,因此不免曲高和寡。 目前PLC仍然是用戶首選控制器 許多工業用戶認為PLC簡單適用、價格低廉、穩定可靠,大概可以滿足80%的工業控制要求。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PLC技術就曾面臨軟PLC/PC控制技術的挑戰,因此曾有人預言它將逐步退出工業自動化的歷史舞臺。而事實恰恰與之相反,過去10年內,超小型和小型PLC的性能獲得了極大的提高,產量也大幅增長。 由于純邏輯控制和順序控制還有很大的市場,因此有專家認為,PAC很難取PLC而代之。高端PLC盡管受到PC和最近幾年出現的PAC的頻頻挑戰,但根據自身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需要,通過全面引入計算機新技術和信息技術,PLC在工業控制中的核心地位依然不可動搖。PLC、PC和PAC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共處于自動化市場,各有各的市場定向,PLC仍居主要地位。 但對于PAC的出現對于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積極意義,業內人士也表示,PAC的技術發展趨向,如統一的多專業開發平臺、通信技術等也會對PLC的技術發展施加有益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