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圖形產品首席設計師約翰·古斯塔夫森(John Gustafson)近日宣稱,電腦CPU制作工藝上的28納米制程轉變為20納米制程所經歷時間遠遠超過摩爾定律的預言,這意味著被半導體產業奉為經典的摩爾定律開始走向終結。 早在1965年,英特爾公司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發現,自1958年以來,集成電路中的晶體管數量大約每兩年增加一倍。摩爾預計這一趨勢將持續至少10年。事實上,這一趨勢持續的時間大大超過摩爾的預期,它一直持續到2010年。 2010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簡寫 ITRS)發現集成電路晶體管數量增長放緩的證據,并預計從2010年開始將需要3年時間(即到2013年底)晶體管數量才能增加一倍。 現在,集成電路供應商AMD公司也發現了同樣的事情。AMD圖形產品首席設計師約翰·古斯塔夫森(John Gustafson)在和美國費城《問詢報》(Inquirer)記者的談話中宣稱,摩爾定律所預言的集成電路晶體管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因為它總是和經濟發展情況相關。 “你可以看到集成電路中晶體管增長速度正在放慢,摩爾定律中開始失效。”古斯塔夫森說,“摩爾定律的原初表達是說成本更低的晶體管數量每兩年翻一番。摩爾定律被扭曲成好幾種版本,但是這是他最初的說法。” 古斯塔夫森應該知道什么摩爾說的是什么意思,因為“摩爾定律”一詞最初是由加州理工學院教授卡弗·米德(Carver Mead)提出來的,而古斯塔夫森是米德的學生。 “AMD一直在尋求最佳的制程工藝,”古斯塔夫森說,“因為,如果芯片中晶體管數量過少,單個晶體管的成本會上升,而如果芯片中晶體管數量過多,單個晶體管成本也會上升。我們一直在等待28納米制程轉變為20納米制程,而這個過程所經歷的時間超過了摩爾定律所預計的時間。” “我的意思是說,摩爾定律開始走向終結。” 摩爾定律的終結意味著天會塌下來嗎?是,又不是。 PC行業已經在走向衰落,摩爾定律的終結將對此雪上加霜。 CPU和GPU升級周期變長意味著PC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會更加減弱。 來源: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