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國兩會正在隆重召開,對于ICT產業界人士而言,最關心的恐怕至少有兩條,除了國家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署的合并引人注目之外,關于4G標準和牌照的發放時間同樣吸引著業界眾多的眼球。4G時代的來臨已經不可避免,而新廣總局的調整更是塵埃落定,在產業化方面一直落后的廣電行業在4G時代如何生存無疑成為每個廣電人必須思考的話題。 多箭齊發,催生中國4G元年 2013年能否成為中國4G的元年?雖然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將是中國快速奔向4G并帶動相關產業迅速成長的一年,包括運營商、芯片廠商、終端廠商、應用環節等在內的產業鏈正在迅速走向成熟。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無疑是4G最堅實的擁護者,一直以來,中國移動4G的籌備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截至2012年底,中國移動建立TD-LTE實驗網絡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等13個城市,其中,中國移動在香港TD-LTE和FDD-LTE混合組網的4G網絡在2012年底之前正式商用;截至2013年1月31日,中國移動和全球29運營商簽訂了TD-LTE合同,發展了14個TD-LTE商用網,64個4G實驗網絡;2013年2月2日,中國移動浙江公司對外宣布,在杭州、溫州推出4G業務全面試商用,同時在寧波啟動4G體驗活動;2013年2月16日,廣東移動宣布4G體驗活動元宵節啟動,試商用在即。 顯然,中國移動強推4G是在和中國聯通以及中國電信的3G打時間差。一旦中國移動的4G優勢得以確立,那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3G“紅利”將瞬間消失。 和中國移動在市場上的舉動相呼應的是,工信部部長苗圩3月5日在參加全國人大青海代表團討論時表示,4G牌照發放的時間安排取決于客觀條件和進展情況,預計2013年將發放牌照。苗圩表示,我國在4G技術研發上已取得很大突破,但是,落地和商用還面臨著一些制約。目前我國4G網絡建設有兩個短板,一是基站建設相對滯后,二是終端產品比較缺乏。這些既需要加大資金的投入,也需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工信部會及時出臺配套的政策,引導4G網絡的建設和發展。 隨著主管部門領導的表態,聯通和電信對于4G的態度也開始發生變化,或許是迫于競爭壓力,此前一直不愿在4G方面做正面回應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也不得不將4G提上議事日程。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希望國家能夠盡快明確4G政策,盡快發放牌照,以讓運營商能夠做出選擇。這與一年之前的口氣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之前,常小兵一直認為“目前談論4G技術言之尚早。”而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的言論則更加明確,他表示,盡管政府尚未就4G網絡的推出方案做出決定,但是向4G網絡的過渡將會非常快,中國電信已在部分城市對4G網絡設備進行了測試。 隨著運營商態度的明晰,產業鏈的疑慮逐步被打消,芯片廠商、終端設備廠商以及應用環節開始發力。 其中,國際主流芯片巨頭如高通、Marvell都已經承諾在2013年上半年推出28納米的TD-LTE芯片,制約TD-LTE芯片發展的功耗問題有望在2013年得到解決。而國內也將有三四家企業推出40納米GSM/TD-SCDMA/WCDMA/TD-LTE/LTE FDD五模基帶芯片,不過這類產品估計將主要應用在數據類終端上,而TD-LTE智能手機的大量出貨還要等到2014年。 但從剛剛閉幕的MWC2013看,關于4G令人振奮的消息還不止這些,比如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就宣布了“雙百”計劃:2013年使TD-LTE網絡覆蓋國內100個地市級以上城市,建設基站20萬個,覆蓋人口超過5億,構建全球最大的LTE網絡;計劃采購超過100 萬部TD-LTE 終端,包括MiFi等數據類終端及多款TD-LTE智能手機。MWC上發布的TD-LTE終端產品,同時支持TD-LTE、FDD、TD-SCDMA、WCDMA、GSM五種通信模式及各模式主流頻段,滿足用戶國際漫游需求。在MWC2013“TD-LTE展區”, 綜合展出了由全球11家芯片企業提供的“TD-LTE 芯片”,同時展出了由華為、夏普、諾西、三星、HTC、美滿電子等十余家企業提供的TD-LTE智能終端以及TD-LTE MIFI、CPE、數據卡、筆記本電腦等終端產品。尤其是華為、中興等廠商紛紛展示其LTE新方案和新終端,比如華為就發布了新一代SingleEPC解決方案,同時展出了全系列LTE Cat4數據終端;中興通訊則在展會上推出了其面向4G網絡的創新方案Cloud Radio。此外,一直在廣電領域內耕耘的同洲電子首次參加MWC,展示了全球首創的電視映像觸控技術,以及針對4G網絡環境的專業視頻手機飛Phone、平板電腦摸摸PAD等智能終端,率先打造了四屏合一全新生活,在本次MWC上大放異彩。電視映像觸控技術又稱“摸摸看”,把電視內容同步“映射”到手機和PAD上,實現了低延時操作視聽,正如鼠標對于電腦、多點觸控對于手機的革命一樣,被業界譽為將徹底改變用戶體驗的“三大發明之一”。 TD-LTE要想成功,僅有技術是不夠的,應用才是決定TD-LTE命運的關鍵。2012年,業界已經將更多精力聚焦于TD-LTE應用創新,比如高清視頻、高清會議、即攝即傳、視頻監控等富媒體業務成為體驗的重點。 2013年,業界除了在這些應用領域繼續創新外,還會將TD-LTE引入更多領域,如移動車聯網等。 與此同時,由中移動聯合日本軟銀、Clearwire、Vodafone等發起成立的TD-LTE全球發展倡議(GTI),經過2年多運營,形成了由51家國際運營商和44家產業合作伙伴組成的重要國際合作平臺,全球共開通14個TD-LTE商用網絡,28家運營商簽署44個商用設備合同,超過20家運營商明確TD-LTE商用計劃。 速度優勢不再,廣電面臨最大挑戰 寰球同此涼熱,4G來勢洶洶,勢不可擋。毫無疑問,隨著中國4G網絡建設的推進以及終端設備的普及,廣電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困惑與挑戰,許多關于廣電服務、網絡視音頻服務以及手機電視的觀念都將面臨顛覆性的變革。 雖然業界對4G目前還未做出一個十分清晰和精準的統一定義,但與之前的2G、3G相比,4G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信速度明顯加快、網絡頻譜更寬,其通信速度可以達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達到100Mbps速度傳輸無線信息。在2012年1月18日無線電通信全會全體會議上,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審議通過將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術規范確立為4G國際標準,中國主導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同時并列成為4G國際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從美國Verizon、AT&T以及中國移動在香港的4G商用網絡的數據來看,4G LTE網絡的平均下載速率在5Mbps-12Mbps之間,比傳統的3G網絡要快10倍以上。 在這種4G網絡下,終端既可以收發與高清電視不相上下的視頻圖像,也可以有像電腦上網一樣快的傳輸速度。通俗地說,4G就是“快速、快速、再快速”的代名詞,它可讓你的手機上網更快,刷微博、看電影、打游戲不再卡殼,甚至可以把手機直接當作寬帶電腦使用,讓你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網速。更重要的是,它讓4G手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分享高分辨率的電影和電視節目,還可以在Wi-Fi無線接入和藍牙等室內外網絡、廣播電視網絡、衛星通信網絡之間隨心所欲地轉換游走,獲取各式各樣高性能的流媒體內容。而這一點無疑將成為傳統廣電業的夢靨,無論是有線運營商、地面運營商還是衛星電視運營,其傳統的快速分發優勢將不再明顯,而互動優勢欠缺這一短板將更加凸顯。 而作為佐證,市場研究機構也看好中國4G用戶的發展。根據HIS在2013年2月發布的預測,中國4G用戶將從2013年的區區100萬猛增至2017年的4.399億,而中國移動憑借早期在TD-LTE上的發力,將以52%的占比毫無爭議地成為該市場的領導者。而Juniper Research的最新報告亦顯示,2017年全球4G LTE服務收入將從2013年的750多億美元增長到3400多億美元。這個數字將占2017年所有的(2G、3G和4G)移動服務收入的大約31%。70%的4G LTE收入將來自北美、遠東和中國市場。 順勢求變,廣電的4G生存術 我們必須正視的是,4G技術已經從根本上突破了傳統移動網絡平臺在提供網絡視音頻服務中網絡資源使用效率、接入速率以及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瓶頸,未來必將引起視音頻服務,尤其是網絡視音頻服務的革命性變化。而隨著國家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署的合并,音視頻不再是廣電行業的唯一資源,包括報刊、雜志、網絡游戲等在內的全媒體版權分發將成為老廣電和老出版面臨的考驗,而以4G為代表的全新移動互聯網有可能替代有線、衛星、地面成為全媒體最佳的分發渠道。近期有報道稱,之前被暫時擱置的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的掛牌有望再次提上日程,新的國網公司將獲得工信部雙向接入牌照,甚至有消息說將可能獲得4G牌照,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國家廣電網絡公司能否代表廣電系拿到4G牌照,無疑將影響新總局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制高點。打破國內電信服務和寬帶接入市場被三大電信運營商壟斷的局面,這自然也是人們樂見的電信反壟斷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廣電各階層在4G時代的生存術。 廣電運營商 在過去的十多年中,音視頻服務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有線化。這包括了傳統廣電的視音頻服務更加依賴于有線傳輸平臺,尤其是在最后一公里的網絡接入環節中,有線化的趨勢在過去十多年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也讓中國大地上一度出現了2000多家大大小小有線電視運營商,雖然隨著省網整合的推進這一數字大大縮水。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以3G/4G為代表的無線數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網絡傳輸平臺接入端的無線化特征愈加明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看到,以IPv4/IPv6為主干,4G/3G/有線等多種方式融合網絡接入方式為特點的數字網絡平臺將成為主流。而在這一演變過程中,在有線全國一張網沒有真正實現之前,各大有線運營商將面臨最大的陣痛,“云端+機頂盒+智能手機”的業務設計已經成為必須,四屏合一時代即將來臨,多屏互動的業務將成為基礎服務。我們看到,包括同洲電子等國產廣電設備廠商已經看到這一變化中蘊藏的機遇。如同洲電子視頻專用手機飛PHONE就采用了電視映像觸控技術“摸摸看”,該技術把電視內容同步“映射”到手機和PAD上,實現了低延時操作視聽,手機屏同步電視,可以遙控電視,電視屏變身為大屏幕,利用手機成熟的用戶體驗操控視聽,使得傳統電視重新煥發生機。 而對于地面、CMMB運營商而言,其無線分發技術雖然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在4G時代下,自身在互動性方面的欠缺更不能忽視,而在堅持自身公益性的同時,加大商用Wi-Fi的布點和無線局域網的建設無疑是較好的彌補措施。對于直播星而言,除了原有的電視直播功能,加大全媒體版權分發和數據業務服務也是勢在必行。 廣播電視臺 隨著4G技術迅猛發展,網絡電視、IPTV、手機電視、移動電視、樓宇電視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和娛樂方式及收聽收視習慣,其發展和運作管理模式對廣電產業的經營管理體制等也會帶來巨大的沖擊。4G技術的發展,將會產生更多的新型視音頻應用和媒體/內容運營商,同時也為廣播電視臺等視音頻服務的運營者提供了更加便宜和高質量的內容接入,因此整體而言,在4G數字無線技術環境下視音頻服務的雙方都具有更方便的途徑進行內容的交換。 隨著4G等新型分發渠道的廣泛使用,廣播電視臺也必須實現從“觀眾”到“用戶”的演進。在全球付費電視/視頻的版圖上,以HBO為代表的付費頻道、以Comcast為代表的有線網絡、以NetFlix為代表的“DVD-網絡”租賃服務商,都有自己的用戶體系,可感知、可管理、可收費。在中國,全球罕見的免費開路頻道數量,使電視內容運營之前從來就沒有“用戶”的概念;粗獷的運營機制和條塊分割的運營區域,使擁有家庭用戶數據的有線網絡公司,很難利用這些數據進行有價值的挖掘和再生產。隨著4G時代的來臨,廣播電視臺從“觀眾”到“用戶”的演進成為可能。 廣電設備商 與電信行業相比,廣電行業的產業規模明顯落后。2012年,全國廣電行業的總收入估計在3000億左右,其中,廣告、有線網絡和影視收入是其中的主力,而廣電設備的營業規模明顯處于下風。可以說,廣電行業的弱產業化使廣電設備商的營業規模一直處于不大不小的尷尬境地,而4G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將給廣電設備商一個涅槃重生的機會涉足以4G為基礎的ICT設備產業。 與之前電信與廣電行業壁壘高聳、不準互入相比,隨著部委改革與三網融合政策的推進,電信業與廣電行業的融合趨勢會日漸明顯,而設備廠商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更是大勢所趨。比如,華為、中興等傳統以通信行業為主戰場的設備廠商近年來就成立了專門的廣電部門,試圖在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分得一杯羹,再加上思科、摩托羅拉等國際通信設備商的進入,廣電設備商與通信設備商之間的區隔已經逐步消失,而4G的興起,則為廣電設備商涉足手機等終端制造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我們欣喜地看到,同洲電子等廣電設備制造企業已經搶先一步瞄準了4G帶來的機遇,同洲董事長袁明表示: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移動智能終端更新迭代的速度不斷加快,直接引領著其他智能終端的發展,終端將無界限。隨著同洲電視映像觸控技術(摸摸看)的發明,三網融合已進入四屏合一時代,業務的多終端性和互操作性將成趨勢,如:手機屏幕可投射電視、電視屏幕映射手機并實現手機對電視的實時控制、手機與電視的分屏應用等,四屏之間的互動將帶來全新的體驗 ,業務也將無界限。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同洲厚積薄發,推出了適應4G網絡環境的專業視頻智能手機飛Phone,同時積極進行技術儲備,4G手機的研發工作已經在緊張地進行之中。同時,據悉還有一些廣電設備企業也準備在4G數據終端等產品上發力,結合自身在廣電產品方面的優勢,真正從產品端就可以充分彰顯三網融合的優勢。不怕慢,就怕站,在4G時代,不玩手機的廣電設備企業或許要真的out了。 當然,這些產業端的努力能不能取得成功,還離不開政策的支持和幫助。4G的發展是決不是某一個部門某一個單位的事情,而是需要多產業、多系統、多部門和多單位互相協調溝通解決的。合并后的新廣總局如何會同工信部等政府部門在政策層面上推進4G相關應用和發展,是擺在政府決策者面前亟待解決的課題。(eNet硅谷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