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3D電視影像的視差會導致觀看者的生理性壓力。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適當?shù)挠^賞條件有助于避免大部分的問題,例如要在黑暗的室內、并坐在對準屏幕中央的位置;此外3D攝影師也需要遵守一些嚴謹?shù)囊?guī)則以避免讓人們不舒服。 近日由于三星電子(Samsung)在其澳洲版官方網(wǎng)站上,發(fā)表了一篇有關3D電視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警告文章,也引發(fā)了輿論對于此技術的諸多爭議。 除了上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調查也指出,就算3D視頻可能導致的生理性緊張都能避免,但仍可能導致類似暈眩的心理性緊張癥狀。 “如果攝影師僅以動畫方式來制作3D視頻,那就不會有問題;因為大腦并不會對卡通畫面產生預期差距。”一家總部位于華盛頓州的顯示技術顧問公司 Northern Lights的創(chuàng)辦人Aris Silzars表示。 在目前新興的、將現(xiàn)實世界場景結合到3D電影的趨勢下,電影制作公司比過去以動畫方式制作3D的時代多了一個額外工作:也就是得將所謂的視覺輻輳-調節(jié)沖突(vergence- accommodation conflict)最小化。這種沖突的起因,是與所描繪之實際場景相較,3D顯示器往往會造成接收3D架構上的感知扭曲。 “我們唯一有數(shù)據(jù)根據(jù)的就是所謂的視覺輻輳-調節(jié)沖突,我們的實驗室已經(jīng)證實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沖突會導致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以及頭痛等癥狀;”獲得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贊助,主持3D視頻造成眼睛疲勞之研究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Martin Banks表示。 根據(jù) Banks的說法,當觀看者直視鄰近的事物或場景,它們的視覺焦點會集中;而當他們凝視遠方,其視覺焦點就會散開,也就是光學術語說的輻輳。而讓眼睛肌肉聚焦,好集中關注某種東西,就叫做調節(jié)。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會旋轉的立體式觀賞座椅,能操縱大腦前庭的視覺以身體導向自主運動 在現(xiàn)實世界,輻輳與調節(jié)會在相同的距離上同步進行;但透過3D眼鏡看到的世界是分成兩邊的,讓大腦被迫去耦合輻輳與調節(jié)距離上的差異。 “正常情況下,你聚合眼睛的距離以及調節(jié)焦距的距離是一樣的,因此不難理解你的大腦如何能夠將這些信息耦合在一起;”Banks解釋:“立體3D顯示器卻打破了這種耦合,理由是有兩個分開的、可能是指明某些在屏幕前面或后面的場景之影像,分別被送到左右兩眼。無論是哪一種,觀看者必須把與屏幕之間距離不同的目光聚合起來,但還是得對屏幕進行視覺調節(jié),因為那是光線的來源。” 柏克萊的研究人員分別在兩個工作室進行實驗,得到的結論是相同的:也就是3D電視會促使大腦出現(xiàn)輻輳-調節(jié)差異,并使得為數(shù)不少的人們出現(xiàn)疲勞、不舒服、眼睛緊張、頭痛等癥狀。到目前為止,該測試對象的年齡在 18~30歲,但Banks打算針對50歲的民眾進行測試,以判定他猜測有老花眼傾向的族群可能對輻輳-調節(jié)沖突免疫的假設是否為真。 對于如何將眼睛疲勞與其他癥候群減到最小,Banks提出了兩個解決方案,一是觀看者應該坐在距離3D電視屏幕非常遠的地方,就像在電影院那樣;因為距離屏幕越遠,聚合與調節(jié)視覺的距離差異也會越小。第二個建議是,讓所有3D場景都是在屏幕前方呈現(xiàn)的方式來拍攝立體影片,如此透過將輻輳-調節(jié)差異最小化,造成大多數(shù)觀看者疲勞或產生其他癥候群的可能性也會大減。 “那些質量較好的3D電影如《阿凡達》、《天外奇跡》,很明顯地都是有透過電影制作手法,將輻輳-調節(jié)沖突最小化的范例。”Banks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