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科技 王杰聰 雖然接連發布了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PC+的產品,但毫無疑問,聯想集團在2012年在PC外的最大收獲是智能手機。 2012年6月,聯想手機對外公開數據稱自己成為國內智能手機僅次于三星的第二品牌,當時這個消息甚至讓人懷疑,因為年初該品牌還是只有1%市場份額,但到年底看來,聯想的份額超過14%,距離第一的三星越來越近。 到今年第三季度,聯想手機出貨同比增長18倍,MIDH部門占集團總營收的8%,這意味著移動業務開始成為聯想集團的核心業務之一。 經歷了2012的異軍突起,聯想想要在2013年獲得更大的成功則面臨了更多的挑戰。 機海戰早投入 虧本換份額 聯想手機業務之所以能異軍突起的核心在于,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并敢于花足夠多的前期投入成本。 這是聯想在PC市場的慣用手段。其CEO楊元慶多次提到過這個策略,即在份額不到10%時,可以允許業務適當虧損,而從10%以后,這塊業務要開始考慮盈利。 一款手機的研發過程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而聯想MIDH集團負責人劉軍也提到過,聯想在手機的投入是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了的。 聯想集團移動終端事業部副總裁陳文暉曾透露,在研發團隊上,最初只有100人的規模,到今年已經快速擴張到1000人,預計在明年將突破1200人。而以最熱賣的S880為例,聯想比對手更早的與聯發科合作,導致聯想首先推出這款雙卡雙待的高性價比機型。 雖然與英特爾合作的首款手機K800市場并不算成功,但提前投入和多家廠商合作開發更多的機器是聯想積極的態度。 回顧2012,聯想手機的成功其實早在2011年初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當時剛上任MIDH負責人的劉軍被問到如何對抗蘋果時,他就說過“機海戰”。細分市場、更具性價比,就是劉軍的答案。 四大挑戰 最大的挑戰來自盈利。市場超過10%,楊元慶也在11月明確表示,希望MIDH集團在2013年盡快實現盈利。盈利的主要壓力來自運營商渠道的市場。聯想手機業務分為兩個市場,一個是運營商定制,有很大的量,但盈利狀況不佳,另一個是開放渠道,這部分量小,但是主要增長和品牌塑造的動力點。 從2013年開始,聯想將重點開始進入到3000元左右的市場,并將嘗試和三星正面PK。如果這一市場再次獲勝,聯想手機將開始盈利。 第二大挑戰來自對手。如果說2012的突起是出乎意料的話,2013年聯想將成為對手研究的對象。這樣下來,聯想的一些有效的市場策略將被模仿,聯想需要樹立更為核心的競爭優勢,而不只是性價比。 第三大挑戰來自用戶。蘋果有來自全球的果粉,而三星也通過多款明星級的作品塑造了廣大的用戶群體。無論諾基亞還是RIM,都有其忠誠的用戶群體,要做成功的手機廠商需要一個擁護的群體。而聯想目前仍然欠缺。 不過聯想開始嘗試樂粉俱樂部這樣的團體開始了用戶的培養,同時聯想也是堅持自己運營應用商店的少數廠商之一。樂商店的快速升級也是培養核心用戶的方法。不過聯想需要更有特點,而不僅是比大部分廠商更努力。 第四大挑戰來自平臺。雖然Android市場依然春風得意,但Windows Phone的逐步上市已對Android整體帶來挑戰。用戶也開始對安卓這個唯一的選擇開始厭倦。聯想一直有計劃推出WP手機,但現在看來,并不會在第一批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