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計算機報 11月6日,MIPS科技公司(以下簡稱MIPS)收購案塵埃落定:Imagination科技公司(以下簡稱IMG)將以6000萬美元接手MIPS的經營業務、現有的客戶和160位工程師,以及82項核心專利;而Bridge Crossing投資聯盟將以3.5億美元獲得MIPS其他498項專利。同時,兩個收購方還將進行交叉授權,IMG將獲得Bridge Crossing所獲得的498項專利的永久免費授權,而Bridge Crossing則將獲得82項核心專利的限制性授權。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Bridge Crossing的成員,MIPS的最大競爭對手英國ARM公司(以下簡稱ARM)在本次收購中出資1.675億美元,是出資最高的單一企業。 雖然這次并購的金額似乎并不大,但是,它帶來的影響卻可能遠超過去幾年中的一些幾十億美元規模的并購。它不僅將影響到未來處理器市場的競爭格局,更讓不同架構處理器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也許還將影響到未來處理器的發展路徑。 一場皆大歡喜的收購 近幾年IT業界的每次收購,收購方、被收購方之間或多或少都有人會有吃虧的酸澀感,唯獨這次收購,卻是皆大歡喜的結果。 對MIPS來說,公司主體雖然消失了,但其整體得以完全保留在IMG內,MIPS架構的實力反而加強了。在之前與ARM的爭奪中,雖然MIPS竭盡全力在安卓生態系統中立住腳跟,但在移動市場所獲甚微,而在機頂盒、網絡設備等根據地的勢力卻遭到不斷的侵蝕,甚至一些主要的合作伙伴也開始偏向ARM陣營。但是,Jon Peddie Research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IMG占據了移動GPU IP授權市場的46.5%之多,而ARM的Mali GPU占有率僅有12.9%。ARM的Cortex加上IMG的PowerVR這一組合可稱是當前移動芯片市場現在的黃金組合,iPhone 5所采用的A6處理器所采用的就是這一組合。與IMG合并后,MIPS架構的生態系統有望擴展到IMG現有客戶中,前景反而更好了。 對IMG來說,這筆交易是非常劃算的。雖然只出了6000萬美元,但IMG接手了MIPS公司的全部業務、研發人員和每季度約1500萬美元的現有營收。同時,IMG雖然僅獲得82項專利,但對其余498項專利,IMG也將獲得使用權和Licence權利——從商業角度看幾乎相當于全部權利。 有趣的是,ARM在此次收購中也獲益匪淺。雖然獲得的498項專利幾乎相當于和IMG共享,且獲得的82項核心專利的授權還是受限的,但這意味著ARM將得以彌補之前在多線程和64位方面的不足,這對試圖進軍服務器領域的ARM來說意義重大。 四國關系錯綜復雜 因計算設備融合而爆發的ARM與英特爾之爭,是今年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隨著IMG收購MIPS和AMD宣布將研發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處理器,英特爾、AMD、ARM、IMB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了。 人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IMG會很快站到ARM的對立面么?目前看來還不會。雖然看似兩者實力相當,但是,計算市場的生態環境更大程度上是受CPU廠商的影響。目前,ARM和英特爾在CPU設計方面占據領先地位,是各自領域內生態環境的主導者。因而,IMG若想憑借MIPS與ARM斷交,恐怕反而會對自己的GPU業務造成影響。MIPS架構核心的授權與PowerVR捆綁的可能性非常小。同時,ARM在Mali未成氣候前,也不會與IMG割席絕交,如何合縱連橫與英特爾對壘才是ARM目前考慮的問題。 不久前,AMD的加入為ARM陣營帶來了強援。然而,英特爾也有自己的布局。在2006年、2008年和2009年,英特爾曾三次購入IMG的股票。2009年增持之后,英特爾已經持有IMG 16%的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耐人尋味的是,英特爾在提交給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聲明中表示:“英特爾將會繼續考慮保持與Imagination公司的持股關系,但可以確定現在(current)不打算向后者提出收購要求。”這個“現在”說明,英特爾實際上已經在考慮收購IMG的可能性。同時,英特爾也在Atom產品線中部分采用了PowerVR技術。 IMG和ARM是IP授權商業模式最成功的兩家英國企業,其中IMG的GPU較強而ARM的CPU較強;AMD和英特爾則是處理器生產和銷售領域頗有建樹的兩家美國企業,其中AMD的GPU較強而英特爾的CPU較強。ARM與AMD的聯手和英特爾與IMG的持股關系,使得四家企業在無形中隱約地成為兩大陣營,兩大陣營在CPU、GPU上有獨特的優勢。 更引人遐想的是,兩大陣營成型后,都將同時擁有CISC、RISC和SIMD(GPU常用架構)的核心技術,這或許將在更遙遠的將來影響到計算芯片的體系架構。實際上,三種架構的設計一直在相互影響。ARM中國區總裁吳雄昂就曾表示Cortex核心中有借鑒SIMD架構的部分技術;RISC的指令集也已經達到數百條,運行周期不再固定,這些都是早期RISC與CISC之間的鴻溝;而x86處理器中,也將部分不常用的復雜指令從內核中精簡掉而交由譯碼電路完成。未來,CISC、RISC和SIMD架構之間會不會發生化學反應?這值得期待。 ARM為何看重MIPS 近兩年,在ARM和MIPS的角力中,ARM似乎占據了很大優勢。那么,ARM為何還如此看重MIPS呢? 實際上,ARM和MIPS最初所走的路線就有不同。MIPS被SGI收購前就已經研發出了64位商用微處理器。1998年從SGI再度獨立出來時,重點放在高性能嵌入式市場,其64位技術非常成熟,并曾被用在追求性能的PS系列游戲機、思科的路由器等設備中。另外,它擁有的多線程技術也是ARM所不具備的。 反觀ARM,ARM早期專注于低功耗的應用領域。手機制造業的爆發,使得ARM規模猛增。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助推了ARM向高性能領域發展。從Cortex系列內核開始,ARM才開始真正在高性能領域立穩腳跟。 現在,ARM的擴張領域已經延伸到了服務器領域。在這一領域,MIPS在64位方面的優勢和多線程技術對ARM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即使只能獲得有限授權,ARM也甘愿投入重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