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的興起,不少公司提供了物聯網的免費服務,這對提高對物聯網認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三年前我也搭建用Arduino搭建了一個家庭基礎數據感知的平臺,數據通過互聯網傳到了Yeelink物聯網平臺,采集了近三年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數據日積月累,從數據中也得到了很多信息,但是可能初期的物聯網公司的轉型,服務器的穩定性越來越差,經常宕機,隨時擔心會終止服務(一直是免費服務),特寫個小結。
一、免費的物聯網的服務,對于物聯網的認知起到很大作用
三年前網站上看到有物聯網服務,開始著手試驗,在家里通過傳感器+Arduino+網卡,在家里采集了溫度、濕度和氣壓數據向Yeelink傳送,通過三年的數據積累,從中不僅學到了物聯網知識還得到了其他的收獲。我給自己的傳感信息采集起了個名字叫“HomeDog”意為為我提供家庭信息的一個看門狗。我學習的網站http://www.makeru.com.cn/iot
二、通過物聯網項目,學會了用單片機和互聯網的聯系
物聯網的應用提供了不少詳實的案例,讓初學者較容易上手實踐。通過實踐,了解的傳感器如何將數據和上傳至互聯網上的服務器。最初使用有線聯網,最后還學會了無線聯網,不僅學到了傳感器和Arduino組成傳感器數據的采集,也學會了網絡知識,互聯網知識。
三、從采集數據的積累,學到了一些自然知識
雖然傳感器帶有試驗性質,傳感器也放置室內,但從積累的圖線可以還可以看到上海地區每年的最高溫度,最低溫度的日期,看出濕度和溫度的相對關系,看出氣壓和溫度、濕度的關系,看出了氣壓和天文潮的關系,從中學到了不少自然常識。
四、了解了物聯網目前能提供試驗的現狀
物聯網是一項互聯網的應用,從技術層面并不太難,入門門檻也很低,很容易起步,但是,作為需要常年累月穩定工作,還是需要與服務商結成一定的關系,有良好的服務才能不至于數據的丟失。從采集圖看中間出現了不少直線段,在這個區間經常會上不了數據,同時也無法聯系到服務商,如果將曲線展開還可以看到更多的類似“中斷”。
物聯網是一個很好的應用,運營商也為推動物聯網做出了貢獻,但是作為一個重要的應用還是希望能夠得到一個穩定的服務,可以試著找到有償服務商,也可以試著自己建立服務器,這樣才有可能不丟失“不可能重演”的歷史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