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IT自動化
從手工賬簿到財務軟件,從柜臺長龍到電子銀行,從紙質流程到移動辦公,IT讓業務越來越自動化,越來越高效;但IT自身為什么不能更自動化些?
什么時候網絡管理員能擺脫四處救火的消防員形象?什么時候數據庫管理員能夠從容應對海量數據的監控、管理?什么時候系統管理員能夠吃著火鍋、唱著歌,就能確保系統正常運行呢?
自動化 必須的
2010年5月份,第三方研究公司Coleman Parkes Research的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企業的IT支出呈現出 70/30 規則,即與新的IT計劃相比,企業70%的錢都花了現有系統的運維上。而IT運維人員70%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了日常巡檢、系統發布、配置等基礎運維工作上。
的確是如此。在4月9日舉行的“自動化:IT的未來——惠普軟件IT自動化用戶研討會”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國有大型銀行技術經理以其數據中心為例向記者介紹,復雜的架構、繁雜的工作、嚴格的流程、紛繁的系統、眾多的管理團隊和離散的操作,讓系統運維工作占用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成本,但實際效果卻不怎么樣。
因為集中復雜的服務器、網絡和存儲部署與多點分布的業務應用之間存在大量的相互依賴的關系,在復雜的架構下,“要手工做持續的大量變更非常容易出錯,且前后不一致;而在運維組、調度組、安全組等不同的團隊及系統之間的調度和協作也因缺乏標準化控制而凌亂;在各自獨立的系統視圖下對網絡、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設施豎井式的分離管理也讓運維工作不能體現出整體效應。”這位技術經理感慨地說。
一方面,企業既需要用自動化工具替代手工操作,把IT人員從繁瑣的日常運維工作中解放出來,使其不再做重復勞動,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具創新、更有價值的事情;另一方面自動化也能解決一旦系統出現問題后,各個崗位互相扯皮、責任不清的問題。
“無論是從人工成本還是系統效率還是支撐業務創新的角度看,IT自動化都是必然的趨勢。”中國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安全部副總經理敦宏程肯定地對記者說。
光大銀行運行管理處項目經理張憲鐸也對記者說,“各銀行具體環境不太一樣,得根據銀行自己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在風險可控的前提原則下,自動化應該是個大方向。
業務導向的運維
“現在很多監控、管理工作是孤立的,網絡、服務器、數據庫、業務之間不相互關聯。一旦業務出現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簡單、可控的監控與管理,不能自動化,無法高效地解決問題。” 惠普全球運維管理資深專家Jonathan研討會上以美國大型醫療藥品供應商麥克森(McKesson)的數據中心自動化運維為例,介紹了當前IT運維的現狀和難點和自動化IT的價值。
當然,IT自動化的價值不只是在于保障系統本身的正常運行,降低運行成本,提高運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要高效、靈活地實現IT對業務的支撐,應對加速變化的業務流程,與業務融為一體,不斷創新。
惠普軟件技術總監于志偉用醫院急診的例子介紹了瞬捷企業對IT自動化需求的必要性。“一名昏迷的病人被送進急診室搶救,掃描一下,這名病人的病史、過敏史等所有信息就都展現在了醫生面前,醫生就可以對癥采取急救措施了。在醫院,時間就是生命。試想如果沒有自動化的IT手段收集、快速查詢、傳輸這些信息,搶救情況會多么糟糕,而單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
另外,他也說,現在企業對CIO的期望,不再只是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率,而是得面向業務,更加敏捷、高效地去適應業務流程,通過IT獲取更多的業務機會、增長利潤、體現競爭優勢。而通常情況下,要實現這些CIO不得不還得面臨的一個“殘忍”現實是并沒有增加新的IT預算。還是原來那些錢,但卻要做更多事,那么CIO就必須簡化IT,通過IT自動化實現創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