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三重境界(想成功的人都不可錯過)
據說人生有幾重境界,一開始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然后再高一層境界時就會“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后來層次更深時的“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以前我也只是略微的了解,并沒有把他放在心上,因為我覺得那個離我很“遠”,我不修道,而且人生還年輕,應該更積極的進取。但昨天我似乎對這句話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個層次,發現他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答案。
昨天又去聽課了,張錦貴教授來上海演講了,前天我沒空過去,所以昨天特意過去看他,同時“順便”聽聽課,這次的主題和去年講的還是一樣“魅力溝通和領導”,去年
學習時感悟也是挺深的,同樣是因為去年的學習,讓我感悟出一條銷售的真理——“銷售就是溝通”,同時我也學會了不少領導力的知識,但這一次感悟又不一樣。
因為前天我沒有聽課,所以張教授在引入課程時我并沒有完全理解“守、破、離”的意思,只是略微了解一些,也不算深,但當他說學佛之人在剛學佛時的三重境界時我豁然開朗:“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三年,佛在天邊;學佛十年,佛在眼前”,我忽然明白了一個人生的道理,其實任何事情在我們剛接觸時都會很新鮮,感覺自己突然間明白了,但當我們慢慢的熟悉后,這時的了解其實也不深,但我們會覺得這個沒什么新奇的,往往會忽略了他的存在,直到最后我們真正明白時,發現原來這就是人生的真理。
這讓我聯想到學習上,因為教授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讓大家悟出道理,我想我當時突然明白了某些道理,或者我不能完全的把他表達出來,今天就把我能表達的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比如說一個從來不學習的人突然在某天參加了某項培訓,這時候發現:哇!這個東西太棒了,這時候就是“佛在眼前”,然后就加以應運,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心態上也會變得特別的積極進取,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這時候“有如神助”,發現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會不斷的學習。
但他不斷的學習之后會發現,自己還是有很多的困惑,因為學的越多時,會慢慢覺得自己所知的東西越來越少,這時會感覺人生又出現一個瓶頸,沒有辦法突破,這時他會覺得參加培訓或學習也并不能解決什么問題,因此對學習及培訓失望了,這時候就是“佛在天邊”。有的人就在這時候放棄了這個“信仰”,人生失去了進取的希望,然后再按自己原來的方法做事,因而還是得到原來的結果。
有的人這時候并沒有放棄學習的欲望,不斷的找尋更好的學習方法,不斷的學習更多,更全面的知識,經過若干年的努力后發現,原來這些人生的道理或真理都是“互通”的,等你站在智慧的最頂峰看世界時,你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這時候發現原來自己以前學的東西并沒有錯,只是自己還不會用,沒有把他應用出來而已。這時候便又回到了“佛在眼前”的境界。
其實我們所有的人在人生的過程中都會有這樣的三重境界,不論你做什么事都是一樣的,剛才我只是以學習為比方做了一個說明,相信在人生當中只要我們不斷的去“悟”,就可以明白真正的道理,這時我們的智慧就會得到一個升華。
昨天之所以有此感悟,就是因為我再重復學習同一內容時發現重復學習的重要,難怪孔子會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現在才明白這是人生的一種境界,只要我們持續不斷的重復做一件事情時,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也會出現這樣的三重境界,因此最怕的是我們在第二重境界時對自己失去“信心”,從而就會失去追求的動力,放棄了就再也找不到“佛”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如果碰到瓶頸時并不是我們所學的東西有問題,而是我們還不夠深入,這時候就是我們突破的時候,應該再進一步,相信你會得到你要的。
同時也讓我想起我們網站上的會員,當他第一次進入我們的這個網站的時候,感覺發現了寶藏,因此就非常的興奮,就開始學習,并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取得了明顯效果,但時慢慢的他就很少來了,因為在工作和生活中會有很多東西讓他們覺得“培訓和學習”好像也并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時候就會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懷疑,因此就沒有再學習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我想如果我不是一直從事這個行業的話,我可能也會發生和我剛才所說的人一樣的情況,但因為我沒有其它的選擇,只能繼續做這樣一件事情,所以我還是不斷的學習,才有今天的感悟及現在所從事的事業。
希望大家都能提升心智的成長,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共同的“修?”,直到發現“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境界,相信在那時我們會發現人生依然是那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