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大學六年(單片機大師郭天祥原創)
時間:2009-10-22 15:08:11 來源:Internet 作者:
如果你點擊了,希望你能沉下心來看完 。也許和你的專業并沒有關系,但對你的人生也許是個激勵!
在哈爾濱工程大學五年,我在學校電子創新實驗室呆了四年,這四年里創新實驗室給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完善的實驗設備;在這里與眾多電子愛好者的交流中,使我學到了更多的專業知識;在學校老師們的教導下,讓我學會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因此,在這里我要感謝哈爾濱工程大學的歷任領導,我今天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他們不斷完善的教育體制;衷心地感謝曾經教導過我的刁鳴教授、付永慶教授、王松武教授,沒有他們對我的培養,也就沒有我的今天。同時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電子愛好者加入創新實驗室,在完善自我的同時,在電子行業做出更突出的業績。
2007年,我以全新的教學方式推出了一套講述51單片機的教學視頻課程——“十天學會單片機”,該視頻自從網上發布后,得到了電子愛好者的一致好評,諸多的單片機初學者通過這套視頻走上了單片機開發之路。有很多學員來信或打電話希望我能夠將視頻中的內容著書出版,讓更多的人受益。為此,從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我用了近十個月的時間將書《新概念51單片機C語言教程-入門、提高、開發、拓展全攻略》(預計08年11月上市,全國各大新華書店有售)寫完。本書的寫作風格與我在教學視頻中的講課風格相似,它與傳統講授單片機的書籍完全不同,我以學單片機“過來人”的思路,抱著如何才能更容易掌握單片機的態度,理論與實踐完全結合的方式清晰地講解了單片機部分。其余大部分內容為我多年做項目的經驗積累,也有部分內容來自于網絡電子高手們的精華總結,應當說,在本書中有太多的知識是大家平時在書本上所學不到的。在這里,先將我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和生活經歷與大家分享,借此鼓舞大家珍惜大學時光,多學習文化知識,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處于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準備階段,眼睜睜看著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畫上句號,再看看身邊有很多低年級的學生們一天天把時間白白荒費掉,我在心里替他們惋惜,在即將結束我的大學生活之際,我將我的大學幾年的有意義的生活與大家分享,看過這篇文章后也許能讓那些有夢想的同學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少走些彎路,大家要相信,大學校園——將為你提供一生最好的學習環境。
我高中畢業于新疆伊寧市三中,2002年考入哈爾濱工程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6年以創新人才免試保送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現在已經是我在學校的最后一個學期了。記得我剛入校的時候對電子知識一點也不懂,之前我比較喜歡經商,想著好好努力,將來開個公司,做做生意,所以第一志愿報了經濟管理學院,結果沒被經管學院錄取,而被調劑到信通學院,現在想來也算是走對了。在上大學之前,我的夢想是上大學后,一定要當班長,一定要當學生會的干部。所以我從上大一就開始加入學校的學生會,非常積極地競選班干部,后來也如了我的愿,班長也當了,學生會干部也做了不少。因為剛上大一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大學里具體要學什么知識,每天就是上課,那時一節課也不敢逃,每天的生活就是去上課、吃飯、打球和踢球,然后回宿舍瞎侃,上床睡覺。周末時,找幾個同學逛逛街什么的,每周都重復著同樣的生活,日子過得平平談談,但那時也不覺得在虛度,可能還帶著剛離開高中校園的那種興奮,認為理想中的大學生活就是如此吧。
大一的一年就這樣糊里湖涂過去了,接著就大二了,大二上學期除了在學生會的職位高了點外,其余和大一時也沒什么區別,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過,偶爾逃逃不點名的公共課,天天照舊打籃球、踢足球。在大二下學期開學不久的某一天,我靜靜地的思考了很久,我想起了我曾經有過的夢想、我追求的人生、我向往的生活,想想如果再這樣過完兩年,我的將來會是什么樣子?那天我覺悟了。我的專業是電子信息工程,那我必須在這方面學有所成,兩年都快過去了,天天抱著課本啃,現在想想我的水平和高中時一樣,我學的是電子專業,從初中就開始學電阻了,到現在都六七年了,至今我連電阻長什么樣都沒見過,這樣下去學的算是什么電子專業?我想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于是找了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學賴世雄,我對他說:“我們一起參加學校的“五四杯”電子設計競賽吧!”他欣然同意了,當時我倆真是對電子知識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從哪里開始,于是我們就從電子雜志上隨便找了個類似電話控制類的小作品,把雜志上原理圖中所有的元件型號抄下來,然后我倆就去電子市場上買元件。第一次買電子元件,一點專業知識也沒有,我們講的好多東西賣元件的人都聽不懂,鬧了不少笑話,一個電阻被人家要了一毛錢,還說這東西真便宜啊!(實際上一個電阻還不到一分錢),最后買了一堆電阻、電容和三極管,加起來一共六七十元,回來就準備照著別人的原理圖焊接,很顯然,這種做法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結果必然是失敗的。
無奈之下,我們跑去找當時教我們電路基礎課的付永慶教授,我對給付老師說我們想學點真正的東西,但根本無從下手,能不能請付老師幫我們想想看做個什么東西?付老師是個很好的人,他當時正在構想從學校低年級學生中選出一部分愛動手、有上進心的學生作為創新型人才來培養,他看我倆有想法,就直接對我倆說:“你們倆可以到我的實驗室里來,現在我正好帶幾個大四的學生做畢業設計,你倆先跟著他們學習學習吧!”。當時因為是付老師個人的實驗室,所以電腦不夠用,于是我倆就把自己的電腦搬進了實驗室,從那天起,我真正踏上了電子設計這條路。付老師又給我倆介紹了一位正在做畢業設計的大四女同學,她叫黃光亞,她正在做一個兩臺計算機之間用激光通信的題目,我和賴世雄每天都去實驗室看著黃光亞焊電路、寫程序,那時看著真是一頭霧水,感覺那些東西好神奇,在計算機上寫上幾句程序,按完回車,看見一道激光穿過眼前,然后在另一臺電腦上就能看到整屏滾動的數據。大概跟著黃光亞前后忙了一個月,對黃光亞正在做的作品的硬件部分算是有了基本的了解,但計算機部分具體怎么實現的還是不明白。那時正好趕上2004年學校的“五四杯”電子設計競賽,我們借黃光亞的作品申報了參賽資格。在比賽那天,我們就用僅懂些基本原理的一堆元件加兩臺電腦等待比賽評委的到來,當時評委們問你這是什么原理、信號怎么樣調制、傳輸波特率多少、很多很多簡單的專業問題。說實話,我們哪里知道啊!我那時連RS232電平是什么概念都不明白,評委們提的的專業名詞我根本就沒聽說過,當時也就把我們懂的東西全說了,也不知道對應評委的哪個問題。那時學校“五四杯”電子競賽的參賽作品比較少,評委看我們才大二,而且我們的作品又是一個較完整的系統,基本沒什么工作上的漏洞,為了鼓勵我們,最后還給我們發了個小獎。
“五四杯”結束后,賴世雄就從實驗室把他的電腦搬回宿舍了,很可惜,他放棄了繼續走這條路。我的電腦一直放在付老師的實驗室。說到這里還要講一點兒關于我買電腦的小插曲,大二上學期時,我的很多同學們都買了電腦,于是我也跟著買了,當時不知道買來電腦后具體要學什么東西,我的同學們買來電腦后,大部分時間在玩游戲、聊QQ,有的同學可以從早上一直聊到晚上,玩游戲的同學可以從早玩到晚,我同學建議我玩
路過
雞蛋
鮮花
握手
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