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科瑞劉鴻鵬
摘要
隨著工業4.0和智能電網的發展,現代企業對配電系統的智能化、安全性和能效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安科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監測模塊的技術特點,探討了其在現代企業配電系統中的應用價值。該模塊通過實時監測電氣參數、提供多種報警功能、支持遠程監控和數據分析,顯著提升了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能效管理水平,為企業配電系統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
關鍵詞:末端智能監測;配電系統;電氣安全;能效管理;物聯網
1.引言
現代企業的配電系統是保障生產運營的基礎設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傳統的配電系統監測手段往往局限于人工巡檢和簡單的斷路器保護,難以滿足企業對電氣安全、能效管理和故障預警的更高需求。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監測模塊作為一種低壓終端配電網絡監測設備,通過集成電壓、電流、功率、溫度等多參數實時監測功能,結合智能報警和遠程通訊能力,為企業配電系統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
2. 行業現狀
過往智慧安全用電的產品應用中,大多數監測進線 回路。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定位復雜
難定位,不知道具體哪個回路出線問題,排查困難;出線過載或線纜溫度過高無法知曉;
出線回路多,若都用進線回路方案,成本造價會成 倍增加,原有空間無法安裝,需要增加箱體(又增加了 硬件成本以及安裝成本)。
編輯搜圖
2.2 空間小
箱體預留空間狹小,空間有限,安裝困難;末端回路如何在不擴容,不增加箱體情況下實現智能化監測和保護?
2.3 成本較高;
接線繁多(電壓、電流、漏電、溫度線)需要使用多設備組合才可實現。
2.4 保護有限(斷路器保護)
僅過載和短路保護;
電壓異常、超溫、線纜過載、接觸不良等無法進行監測和保護
2.5 末端回路智能化低
末端回路僅靠斷路器進行保護,智能化低,不能通過智能化手段監控(手機、電腦查看)當前狀態(電參量、安全隱患),及時發現潛在隱患
3. 應用場景
需要加裝AESP末端監測模塊的典型場景
3.1 安全風險較高的用電場所
老舊線路改造:建筑配電系統使用年限超過10年,線路老化存在隱患
易燃易爆環境:化工、紡織、木材加工等存在可燃物的場所
人員密集區域:醫院、學校、商場等對用電安全要求高的公共場所
重要設備供電:數據中心、精密儀器等對電能質量敏感的場合
3.2 能效管理需求迫切的場景
電費異常偏高:月度電費波動大或明顯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需分項計量的場合:出租商鋪、共享辦公等需要獨立核算用電量的場景
生產能耗管控:制造企業需要監測各產線、設備的實時能耗
節能改造項目:需要基線數據支撐和節能效果驗證的場合
3.3 運維管理存在痛點的場景
故障頻發:每月出現2次以上不明原因跳閘
搶修困難:故障定位平均耗時超過2小時
缺乏專業電工:沒有24小時值班電工的場所
設備分散:配電箱分布在多個樓層或區域
3.4 智能化升級需求場景
新建智能建筑:需符合綠色建筑或智能建筑標準
能源管理系統建設:需要實時數據接入EMS/BMS系統
物聯網平臺對接:計劃接入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平臺
雙碳目標落實:需要碳排放數據監測和報告
建議先對配電系統進行診斷評估,重點考察:歷史故障記錄、電能質量數據、運維成本構成等指標,再決定具體加裝方案。對于新建項目,建議直接采用智能配電系統設計。
4. AESP末端監測模塊
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監測模塊(以下簡稱模塊)應用于戶內建筑物及類似場所的工業、商業、民用建筑及基礎設施等領域低壓終端配電網絡。此模塊配合斷路器使用,對用電線路的關鍵電氣因素,如電壓、電流、功率、溫度、能耗等進行實時監測,具有預警報警、電能計量統計等功能。
172,.有任何問題,6972。
。都可以隨時問的5322,。V,也一樣
本系列產品適用于單相、雙火線、三相三線、三相四線中性點直接接地(TT)的低壓電網系統。
編輯搜圖
4.1設備選型
編輯搜圖
編輯搜圖
編輯搜圖
4.2 技術參數
編輯搜圖
4.3 組網架構
編輯搜圖
5. 應用對比
AESP智能監測模塊應用與否的配電系統對比分析
在現代配電系統中,采用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監測模塊與傳統配電系統存在顯著差異。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對比分析:
5.1 電氣安全與故障預防
應用AESP的配電系統具備安全防護能力。系統可實時監測電流,在過載風險出現前就發出預警,避免跳閘事故;能檢測剩余電流(15mA預警,30mA報警),有效防止觸電事故;持續監控線路溫度(80℃預警,100℃報警),預防電氣火災;還能監測電壓異常(過壓>120%、欠壓<80%),保護用電設備。
相比之下,傳統配電系統僅依賴斷路器的被動保護,故障發生后才能發現;漏電保護功能有限,可能出現誤動或拒動;缺乏溫度監測,火災隱患難以及時發現;電壓波動往往要等到設備損壞才能察覺。
核心差距:AESP系統能實現主動預警,將電氣事故防范于未然,而傳統系統只能被動應對已發生的故障。
5.2 能效管理與用電成本
應用AESP的配電系統采用高精度(1級)計量,可對各回路用電量進行獨立統計;實時監測功率因數,幫助優化無功補償;通過能耗數據分析,能識別高耗能設備;還能記錄用電趨勢,輔助制定峰谷用電策略。這些功能可幫助企業降低5%15%的用電成本。
傳統配電系統通常只有總表計量,無法分析各回路能耗;功率因數問題往往要等到電網罰款才發現;能耗管理粗放,節能措施缺乏數據支持;用電時段優化無從談起。
核心差距:AESP系統實現精細化的能源管理,而傳統系統在能效優化方面基本處于"盲管"狀態。
5.3 運維效率與管理方式
應用AESP的配電系統能定位故障類型和位置,大幅縮短排查時間;支持遠程監控,運維人員可通過手機接收報警信息;保存20條歷史故障記錄,便于分析問題趨勢;基于運行數據可實施預防性維護,提前更換老化設備。
傳統配電系統故障排查依賴人工經驗,需要逐級檢查;必須現場巡檢,無法遠程管理;沒有故障記錄,難以追溯問題根源;維護方式被動,通常是"壞了才修"。
核心差距:AESP系統將運維效率提升70%以上,而傳統系統運維工作費時費力。
5.4 系統擴展性與智能化
應用AESP的配電系統采用開放式架構,支持Modbus/MQTT等協議,可輕松接入能源管理系統;為光伏、儲能等新型電力設備預留接口;能與其他智能設備聯動,實現自動化控制。
傳統配電系統是封閉架構,難以進行數據共享;智能化改造困難且成本高;無法與其他系統聯動,擴展性差。
核心差距:AESP系統為未來升級預留空間,而傳統系統難以適應智能化發展趨勢。
AESP智能監測模塊代表了配電系統的發展方向,在安全性、能效管理、運維效率、擴展性等方面超越傳統配電系統。對于工業廠房、商業綜合體、數據中心等用電復雜的場景,強烈建議采用;即使是小型商鋪,從長遠發展考慮也值得投入。
這種智能化改造不僅能提升用電安全和管理水平,更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將為未來的能源管理升級奠定堅實基礎。
6.結論
AESP110系列末端智能監測模塊通過技術設計和豐富的功能配置,為現代企業配電系統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其實時監測、智能報警、能效管理和遠程控制能力,顯著提升了配電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此類智能監測設備將在更廣泛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推動配電系統向更加智能的方向發展。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末端智能監測模塊將進一步發展出自診斷、自學習和自適應能力,為企業配電管理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支持。同時,與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的深度融合,也將拓展其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