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負離子
根據大地測量學和地理物理學國際聯盟大氣聯合委員會采用的理論,空氣負離子的分子式是O2-(H2O)n,,或OH-(H2O)n,或CO4-(H2O)n。這里所說具有環保功能的空氣負離子主要指前兩種小分子負離子。簡單的說是指帶負電荷的氧離子,無色無味。空氣是由無數分子、原子組成的。當空氣中的分子或原子失去或獲得電子后,便形成帶電的粒子,稱為離子;帶正電荷的叫正離子,帶負電荷的叫負離子。負離子是空氣中一種帶負電荷的氣體離子,空氣分子在高壓或強射線的作用下被電離所產生的自由電子大部分被氧氣所獲得,因而,常常把空氣負離子統稱為“負氧離子”。
自然界空氣負離子產生有三大機制:
1 、大氣受紫外線,宇宙射線,放射物質,雷雨,風暴,土壤和空氣放射線等因素的影響發生電離而被釋放出的電子很快又和空氣中的中性分子結合,而成為負離子,或稱為陰離子。
2 、瀑布沖擊,細浪推卷暴雨跌失等自然過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流動,水分子裂解而產生負離子。
3 、森林的樹木,葉枝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使空氣電離而產生的負離子。